拒绝“996”更要维护劳动者权益

2019年04月24日08:15

来源:河南日报

    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

    □本报评论员薛世君

    最近,“996”工时制引发了持续热议,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将很多知名企业列入了加班黑名单,一些企业家则为“996”工时制辩护,马云甚至说“能做到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休息权等问题成为现场审议的热点,“996”工时制自然引发了热烈讨论。李钺锋委员就表示,不能提倡“996”工作方式,建议草案增加“休息权”,作为保障自然人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权利。

    把严重违反劳动法的“996”工时制,粉饰为“奋斗说”“福气说”,既有灌“毒鸡汤”的意味,也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即把加班等同于“奋斗”,把不加班等同于不想成功,把强制等同于自我选择。但是正如有评论指出,没有人不懂“不劳无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要说福气,企业遵纪守法、尊重员工合法权益,才是劳动者的福气。即便需要员工加班,给予相应的加班工资和调休保证,才是劳动者的福气。偶尔高强度加班尚可以理解,但常态化的“996”工时制透支青春、透支权益、透支健康,何来“福气”之说?其实,长期高强度地加班,工作效率未必就高。《人民日报》报道过一个事例:一家工厂经常靠搞大会战加班来完成生产任务,结果到年底清理产品时发现,90%以上的次品和废品是在大会战时加工出来的,加班加得头晕,数量倒是上来了,质量却下去了。著名的《美国流行病学》期刊有论文研究发现,每周工作55小时的员工,其解决问题能力、短期记忆和创造力,都比每周工作40小时的员工要低。

    经济下行压力,加上行业竞争压力,让很多企业面临生存考验,企业的焦虑可以理解,但解决之道不能只限于无视员工权益,使劲“压榨”员工。其中,有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有需要关照的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关系,有日趋现代的价值理念,而不能只盯着员工的劳动时间。这次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或许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得以更加关注劳动者的休息权、健康权,而不是任由“996”工时制滋生蔓延。

    退一步讲,即便是企业创业不容易、生存压力大,大家共同打拼、共度时艰也就罢了,但实在不应该再得了便宜还卖乖,把近乎“虐待”看作是一种“福气”,把日复一日的身体透支当作“奋斗”的姿态。如果按照这种逻辑的话,员工是否也可以建议企业都来实行“双倍工资制”——能给员工发双倍工资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如果企业效益好的时候不发双倍工资,什么时候发双倍工资呢?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工资福利,怎么能够做大做强?那些“996”工时制的粉饰者,是不是对这种话术挺熟悉?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