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已进入“质量至上”的下半场

2019年08月26日07:33

来源:大河网

  □大河报评论员赵志疆

  最近几天,河南人的朋友圈被马云刷了屏。8月22日,河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同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发挥阿里巴巴的技术优势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河南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强省,力争3到5年内将郑州打造为全国数字经济领先城市。

  马云此次郑州之行,不仅带来了高大上的战略合作项目,同时还因为接地气的私人活动为人津津乐道:探访了郑州地标建筑二七塔与德化步行街后,马云奔赴郑东新区,在一家网红烧烤店品尝了独具特色的新密虾尾。在外地感受人文风情、品尝特色美食,似乎已成了马云的一种惯例。7月16日,马云就曾现身哈尔滨中央大街,并用支付宝购买“网红冰棍”,与同事们分享。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红经济”消费的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年轻的消费群体、时尚的潮流文化、包罗万象的网络生存方式……推开“网红经济”这扇门,可以看到年轻人多元化的审美诉求与个性化的消费特征,感受到他们热烈拥抱生活的激情。这种独特而敏锐的视角,正是企业家乃至企业引领时代潮流的关键所在。

  这两天,知名互联网创业者孟醒的文章《真别怀疑了,“新消费”滔天巨浪来啦!》在网络上刷屏了。孟醒在文中提出,在新一代消费升级的背景中,“新媒体、新渠道、新产品”三股“滔天巨浪”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新品牌”——从产品定义,到供应链,到传播,到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迥异于以往。以“小红书”这样的“新渠道”为例,这个活跃用户超过1亿人的生活方式平台上,有70%以上的用户是90后和00后,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小红书”上分享学习、健身、旅行、美妆经验,而更多的用户以“小红书”社区分享的内容作为自己的消费决策依据。

  截至今年5月,“小红书”对外公布的用户数已超过2.5亿,绝对称得上是内容电商领域的现象级产品。在打造“新品牌”的过程中,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内容社区扮演了重要角色。以走红于“小红书”的“钟薛高”为例,这个成立于2018年的雪糕品牌,成立仅4个月即获得真格基金、峰瑞投资的天使轮投资,上线一年余,便累计售出超700万支雪糕,一跃成为国内冰品领域的新兴种子选手。“钟薛高”的异军突起,一方面得益于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另一方面则在于消除了品牌推广费用之后,生产者可以将成本最大限度地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帮助企业以产品赢得口碑,以口碑打造品牌,这正是“新渠道”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所在。

  “网红经济”方兴未艾,基于质量基础上的品牌建设,已成为摆在创业者面前的主要课题。同样面临这种“成长的烦恼”的,还有“小红书”。针对“小红书APP被下架”,8月1日凌晨,“小红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已对站内内容启动全面排查、整改,深入自查自纠,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促进互联网环境的优化与提升。实际上,平台APP被下架,小红书并不是个例。前不久,互联网平台哔哩哔哩、秒拍、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都曾被下架处理。表面上看,这些APP都是因内容失察引火上身,更深一层探究,则是因为内部监管体系没能跟得上发展步伐所致。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海量内容不断涌入,内容审核压力陡增,如果不能及时拾遗补阙,不免遗留祸端。当此之时,监管部门介入“消火降温”,无疑是维护平台健康运行的有效措施。

  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了“包容性监管原则”:“对一时看不准的,设置一定的‘观察期’,防止一上来就管死。”创新意味着突破常规,难免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在兼顾内容质量与创新热情的基础上强化监督,考验着相关部门的能力与智慧。

  从流量争夺的互联网竞争上半场一路走来,“网红经济”已进入质量为王的下半场竞争,平台的责任不断被强化。无论商品还是平台,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赢得市场的信任;不管任何经济形态,健康才是发展的基石。痛定思痛,“小红书”正在积极展开行动,需要反思和行动的,显然不只是“小红书”。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