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人”不是基层干部的宿命

2020年08月12日07:54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评论员丁新科

  “千万别让人知道是我说的”“别写进去啊,咱可是兄弟,我才跟你说这些的”“领导可能嘴上不说,但会给我小鞋穿”……如今,“不提名字”已经成为不少干部打开心扉讲真话的前提。据《半月谈》报道,干部在面临各类采访或询问时,不管主题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希望能在事后的新闻报道或者调研报告中隐去名字。在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正在加剧。

  基层干部“匿名化”是否正在加剧难以界定,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由于工作关系,笔者也经常与基层干部打交道,采访过程中,基层干部都愿意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但一说到要见报出名字,很多人却摆手婉拒。究其原因,出谁的名字,某种程度代表着该项工作是谁做的。但一项工作的完成,往往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与汗水,为避免有贪功之嫌,基层干部一般不愿出自己名字,推来让去,最后往往就把最具分量的回答强行“安”到党政一把手头上。基层干部不愿意出名字,也有对“经验模式”信心不足、不愿意张扬等多种原因。久而久之,承担着具体工作的基层干部就成了“隐形人”。

  在反映问题时,当事人就更不愿意实名了。提意见的人很可能变成“接锅侠”,“像迎风吐口水,吐自己一脸”,这种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一旦具名反映的问题引发关注,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问责,当事人有害怕被领导穿小鞋、打击报复的顾虑。如果反映问题后“涛声依旧”,基层干部就会更寒心,匿名就会成为常态。

  由此来看,署名事小,反映的却是科学考核评价基层干部的大事。近年来,从上到下,关爱基层干部的整体氛围正在加强。在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之后,中办今年下发通知,持续落实基层减负。在此背景下,对基层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应进一步完善。让实干者“露脸”,是为实干者撑腰的必要手段,更有助于树立拼实干、凭实战、重实绩的工作导向。

  考核评价时,旗帜鲜明向有基层经验、实绩突出者倾斜,会避免年轻基层干部因看不到希望,习惯靠边站,甘当“隐形人”的情况,激发其干事创业劲头。基层干部实事求是反映工作问题,不是诬告造谣,上级部门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积极回应解决。对仅仅是下级提工作问题就打击报复的领导,也要加强问责,这也是为基层减负撑腰的应有之义。

  基层干部权力不大责任不小,付出很多职业成就感不高,条件艰苦往往收入偏低,除了自身坚定“廉不言贫,勤不道苦”的觉悟,他们也需要上级为其排忧解难,进行必要的支持安慰。《人民日报》曾刊文,倡议对基层干部多说三句话:“辛苦了”“有没有什么困难”“你能行,组织信任你”。对基层干部既严管又厚爱,他们干起工作来一定充满激情与活力,也一定能挺直腰板,光明正大亮业绩,有一是一道问题,还有多少人愿当“隐形人”?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