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不应成为“快消品”

2017年06月30日00:0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7年前,她被湖北一残疾小伙的才华和精神所吸引,义无反顾嫁给了他。7年后的今天,日子虽过得艰难,丈夫病情又加重,她依然不后悔,不离不弃——这位姑娘叫梁二玲,河南商水人。她说,她最不喜欢“金钱物质至上”,和爱人在一起,简简单单生活很好,受丈夫才华的熏陶,自己也在不断成长,这让她很幸福。

让梁二玲无怨无悔的“他”,名叫夏海波,虽然命运多舛,但他还曾有过一段风光的往事——因为在流浪过程中坚持写博客、学英语,他曾被网络媒体誉为“史上最牛乞丐”,其后,他出版了自传体小说《乞讨日记》。作为曾经的“网红”,夏海波曾备受舆论关注,不过,当鲜花与掌声渐渐退去,他仍然需要继续平凡而普通的生活。虽然命运跟夏海波开了一个玩笑,但正所谓“上帝关闭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能够得到一位相濡以沫的贤妻良母,足以令他平凡的生活平添一抹亮色。

尽管看到过很多类似温暖人心的爱情故事,每次看到,仍禁不住想要为之送上赞美和祝福。面对类似的故事,很多人习惯性归纳为“我们又开始相信爱情了”。其实,真正的爱情永远是值得信赖的,正因为如此,它才会跨越时间和空间,成为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美好情感。当然,这些并不是我想要探讨的,在这个爱情故事中,我更关注的是男主人公曾经的身份——“网红”。

作为时下最炙手可热的词汇,“网红”已不仅仅是一种现象,甚至大有成为一种新兴职业之势。张爱玲所说“出名要趁早”,如今正在被形形色色的“网红”演绎得淋漓尽致。为了博一时之名,有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人舍得一身剐拼命博出位……凡此种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乃至于“网红”成为一种速生速朽的过眼云烟。当浮华散尽、激情消散,这些“网红”到底为公共生活留下了什么?除了一地鸡毛、些许谈资之外,恐怕没有人还记得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人物。以迎合快餐消费为目的,所谓“网红”终不免只是一种“快消品”,纵使风靡一时,最终仍不免被人弃如敝屣。

与之相比,夏海波之所以成为“网红”,在于他残缺的身体拥有健全的灵魂,因为傲然独立的精神世界,他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同时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爱情。同样是“网红”,以尊严赢得尊重,显然比牺牲尊严来谋求被消费要高雅得多,也持久得多。从那些正能量“网红”身上,我们不仅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同时也能获得前行的动力。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