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如何叫好又叫座

2017年07月03日00:0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王勇

近年来,部分临床药品出现供应不足甚至断供,个别药品甚至“一药难求”,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突出难题。为破解部分药品短缺之困,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定点生产、完善短缺药储备等方式,保障短缺药品供应。

便宜管用的药为什么越来越少?究其原因,如果一种药物廉价到几乎无利可图,注定难以引起药企的兴趣。除了廉价之外,短缺药品市场需求也普遍较小,由此药企难免会对“短缺药品”避而远之。为拯救“短缺药品”,从国家到地方都进行了不少积极探索,其中常用的方法是,建立短缺药品目录,然后按图索骥招标生产。但在具体实践中,招标生产效果有限,原因很简单:如果不改变药品定价机制,就提不起药企的兴趣;如果中标就意味着可以垄断价格,势必会引起公平性质疑。

实际上,定点生产短缺药品已算不得新闻——2012年发布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对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可通过采取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时隔数年旧话重提,不仅意味着当初的设想并未落到实处,还折射出改革进程的步履维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药品短缺的关键在于缺乏大型药企参与,因为小型企业更看重的是“有活干”,而大型企业考虑更多的则是“有钱赚”。问题是,小企业虽有兴趣,却难以保障产量,甚至不乏先低价中标然后偷梁换柱的违规之举,更重要的是,此类扰乱市场秩序的做法,目前仍缺少相应罚则。恶性竞争的价格机制,进一步加剧了大型药企的“逃离”。

在公开招标不足以缓解短缺药品的背景下,指定大型药企定点生产,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不过,此举有几个基本前提:首先是在明确选择标准的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其次,短缺药品问题由来已久,不少具备生产能力的药企已完成产品更新升级,重新恢复生产意味着再次增加投入,由此增加的成本不应要求企业独自承担;再次,短缺药品有些是因为原材料短缺,对于市场需求有限的廉价药,不可能要求药企建立包括原材料生产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如何保障原材料供应,亟待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利益分配——在定价机制不变的前提下,药企生产指定的短缺药品仍会亏损,对于这些承担起一定公共职能的企业来说,制度层面的补贴救助不可或缺。这不仅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理顺短缺药品的定价机制,只有在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达到平衡,才能真正使定点生产实现“双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