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南·这五年】科研创新,大协作才有大突破

2017年07月06日00: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欲出顶尖科研成果、顶尖科学家,团队协作极为重要。

□本报评论员夏远望

由河南科技学院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强优势BNS型杂交小麦组配与规模化高效制种技术研究”已经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助于我国抢占世界小麦种业竞争制高点。(见7月4日《河南日报》)

按照项目主持人、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茹振钢教授的估算,新型杂交小麦如果能在国内全面推广,相当于新增加了一个河南麦区的产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我省杂交小麦研究的重大突破,再次生动诠释了这一真理。

没有好的土壤,再优良的种子也难以发芽。科技创新需要怎样的土壤环境?茹振钢教授的老师黄光正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河南省被国家授予“科学家”称号的唯一一名农业科学家,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茹教授所在的河南科技学院,更是有60年小麦育种研究历史,人才济济。茹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要像恩师黄光正,带好助手和团队,培养好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才能培育出更多的良种。

无独有偶,被誉为“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的李振声院士,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大协作是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显著特征之一,单凭几个实验室和数量有限的科研人员,要想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已经十分困难了,大协作才有大突破。此次BNS型杂交小麦培育成功,与河南科技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组织全国多家研究单位,十几年如一日开展联合攻关密不可分,充分印证了大协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性。

顶尖科研呼唤大协作。现代社会,自然科学不断分支并迅猛发展,科研创新领域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早已过去,即便天才爱因斯坦,即使在那个年代,推导广义相对论时也遭遇数学瓶颈,迟迟不能找到引力场方程式,在数学教授格罗斯曼帮助下,才掌握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资料显示,三十年前诺奖自然科学得主中,团队合作只占10%,而近三十年来,团队合作获奖者超过了60%。包括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内的多位诺奖获得者,均在获奖感言中盛赞团队协作的作用,这决不能仅仅视为一种谦辞。

对于创新,社会上强调更多的是科学家要淡泊名利,心无旁骛,科研机构要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对团队合作精神提得不多。事实上,欲出顶尖科研成果、顶尖科学家,团队协作极为重要。我省去年10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构建富有活力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开放合作”“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网络化协同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凸显了对协同创新、开放合作的重视。让我们不断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开放合作能力,在大协作中不断实现科研创新领域上的大突破。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