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补令”如何落到实处

2017年07月07日00:0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张涛

  日前,《人民日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针对中小学有偿补课,多地查处了一批顶风违纪的学校和教师,视情给予批评、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或开除处分。据悉,教育部将于今年下半年、2018年继续对有关省份开展有偿补课专项督查,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推动地方落实治理责任,加大治理力度。

  新闻聚焦:洛阳严查补习班乱象 教师有偿授课校长也受罚

  有偿补课由来已久,虽然禁令频出,但却似乎从未绝迹。就法律规定而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都明确禁止有偿补课。教育部为此也出台了不少相关规定,比如2014年初,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其中划定的“师德红线”中,禁止有偿补课赫然在列。尽管教育部门禁止有偿补课的态度始终明确,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个“你情我愿”的自发市场。每次发布类似禁令,照例会引起大面积争议,不少中小学老师都表示反对和抵触。老师们的理由很简单,工资福利待遇迟迟得不到提高,业余时间“打临工”赚外快有何不可?

  以工资待遇低为有偿补课辩解看似理由正当,但却经不起推敲——老师如果真的热衷于有偿补课,完全可以去市场化培训机构就职,一方面留恋公办学校的稳定,一方面向往市场化教学的高薪,这何尝不是一种试图赢者通吃的心理?课外补课使老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不免使更多老师向往,从而制造出一种金钱至上的风气。以此而论,提高教师待遇固然是禁止有偿补课的必要条件,但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实际上,比教师待遇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家长为什么对有偿补课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应试教育模式使然。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中,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中,优质师资注定是稀缺资源,即使不论教师因此面对着怎样巨大的利益诱惑,如果真的叫停有偿补课,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恐怕都难以接受。在有需求就有市场的经济规律面前,禁令本身无疑面对着巨大挑战。

  无论从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还是从重塑师道尊严来说,禁止有偿补课都师出有名。要想真正使“禁补令”显示出威力,不仅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同时也应该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保障教师工资稳步增长的同时,还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提高其职业操守,并逐步打破唯分数论的人才评估机制。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