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成为孩子假期的安放地

2017年07月18日00: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只要基层组织负起责任,大胆创新,社区就能成为给居民排忧解难的贴心家园,成为孩子们的假期乐园。

□本报评论员吕志雄

一到暑假,随父母上班的孩子就多了起来。看到孩子们伏在办公室的某个角落——通常是以凳子为课桌,在寂静的环境中写作业,看到孩子偶尔跑到楼道里,父母追过来提醒不要大声喧哗,笔者就有一个疑问:暑假里,孩子就没有一个好去处吗?

从广告上看,孩子们的暑假去处不少:补习班,夏令营,托管班……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夏令营的时长通常设定为十天八天,其余时间让孩子到哪里去?补习班时间倒是长,完全可以让孩子在那里度过一个假期,但暑假和上学没有两样,孩子们哪里还有假期的快乐?一些全日制托管班,存在着很多问题:无证经营,环境简陋,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况且托管班的管理方式和夏令营、补习班没有两样,甚至更差。

在笔者的记忆里,自家孩子小学中学的暑假,多是在家属院里度过的。那时候家属院里的住户,都是同单位的人,互相之间熟悉。暑假里,单位工会也把组织孩子参加文体活动,当作给职工办的福利。孩子们参加集体活动,一起做作业,一起玩游戏,很快乐。即使在没有这些活动时,家长也尽可放心地让孩子在家属院玩耍,因为总有几个大爷大妈要带自己的孙子孙女,只要甜甜地叫两声“叔叔”、“阿姨”,就可把孩子托付给他们,他们的孙子孙女也能多个玩伴。然而,现在这样的条件却没有了。住房改革,城镇化,人口流动,这些因素的叠加,让当下城市小区变成了陌生人社会,邻里之间互不相识,常常是老死不相往来。很多社区因此失去了让孩子既快乐又安全,学习玩耍两不误过暑假的功能。

城市社区该不该有这样的功能呢?一些地方与时俱进,重视社区治理,不但保留了过去家属院的职能,还扩大了社区公共服务范围,尤其是在中小学生放暑假这段时间,更是急居民之所急,让社区成为孩子快乐过暑假的大本营。有的社区为中小学生提供活动场所,派专人管理,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比如泥塑、朗读、乒乓球比赛等;有的社区组织有专长的学生,组成乐队、绘画组,既引导他们做好作业,参加体育活动,还请老师专门指导,带领他们到社区养老院给老人们画像、演唱……这些生动的例子表明,只要基层组织负起责任,大胆创新,社区就能成为给居民排忧解难的贴心家园,成为孩子们的假期乐园。

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要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意见》还指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方向明确,路径清楚,剩下就是实干了。

希望各个社区能从暑假孩子没地方去这样的具体问题入手,集思广益,大胆创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断满足居民需要,建设美丽幸福的家园。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