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硬骨头频频出现 是一种做则必成的能力

2017年07月19日00: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啃硬骨头频频出现 是一种做则必成的能力

公元1593年正月,戚家军悍将吴惟忠接到一个命令,一个肯定要让这支部队遭受巨大损失的命令。倭寇侵占朝鲜大部领土,戚家军被征调援朝。抵达平壤,进攻开始,主帅命令戚家军攻击北城。北城靠牡丹峰,地势险要,城上更有日本精锐部队持火枪防守。吴惟忠清楚,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主帅就是要他去牵制日军,承担最艰险的任务。吴惟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令。

攻城开始,不出所料,戚家军仰面而攻,倭寇居高临下发射火枪。史书的描绘是“火器并发,烟焰蔽空。惟忠中炮伤胸,犹奋呼督战”。啥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就是。戚家军玩命进攻,牵制了倭寇,其余明军相对顺利地从南城、西城攻入平壤。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在写到这一段历史时说,一位国民党的将军在战败后哀叹:国民党之所以战败,是因为都想吃肉,而共产党的军队之所以战胜,是因为有人愿意啃骨头。这话是讲历史,也是感叹时事,啃硬骨头,已成为共产党人的一种品质。

焦裕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治沙治涝,是啃硬骨头;谷文昌“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带领群众苦干14年,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是啃硬骨头;廖俊波多年深入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是啃硬骨头……啃硬骨头,是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是一种敢于冲锋陷阵的勇气,是一种做则必成的能力,也是党性的体现。

最近热播的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啃硬骨头”成为一个频频出现的词汇。这是对党员干部发出的号召——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深化改革就要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吕志雄)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