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人敢留真姓名”才是一个健康社会

2017年07月24日00:00

来源:大河网

  6月9日,广西环保厅接到群众实名举报,称有人从广东偷运危险废物到贺州市祉洞林场,非法倾倒填埋。环保局和公安局迅速将涉案车辆及嫌疑人当场扣押。作为“大功臣”,举报人获得2万元奖励。和其他地方“有奖举报”弃奖多发不同,在广西“举报人敢留真姓名”成为一种现象。2016年,符合奖励条件的举报线索为10起,除一人弃奖外,其他9名举报人均上门领奖。(7月23日《人民日报》)

  “举报人敢留真姓名”,是有数据作为支撑的。2016年广西环保厅承接环境污染举报线索中有10起符合奖励条件,只要一人弃奖。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人们不再害怕邪恶。但是,“举报人敢留真姓名”需要的不仅是勇气。

  在广西举报环保污染线索,举报人为何敢“实名举报”、“登门领奖”?这不是平白无故取得的成绩。在其他地方“有奖举报”遭遇“纷纷弃奖”尴尬的时候,广西环保部门的法宝是什么?

  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其法宝有三个。

  第一个法宝:查处不留尾巴。只要接到举报线索,环保部门和当地警方都是不遗余力查处,不搞“罚款放行”,不给污染企业留下幻想,不给污染人员任何通融。不留执法的尾巴,将污染行为一棍子打死,让举报人看到了执法严厉,让污染行为没有还手之力。如此这般,举报人当然不再害怕污染者的“秋后算账”。

  第二个法宝:信息保密到位。在广西环保厅看来,保护举报人的所有信息,让他们没有举报的担心,才是激发举报热情的最好路径。于是,他们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如果有举报人的任何信息被泄露出去,都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当执法部门将举报人信息保护放在如此高度的时候,举报人也就不会害怕实名举报信息被泄露了。山东发生的“举报人电话被恶意拨打”的情况如果存在,谁还敢实名举报?

  第三个法宝:严打恶意报复。环保部门和警方达成了共识,在依据举报线索查处污染企业、污染行为的时候,如果举报人遭遇了骚扰,遭遇了报复,就立即介入,就按照最严厉查处标准,让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不法人员受到最有力度的打击。不仅让蠢蠢欲动的污染企业不敢轻易出手了,还让举报人有了底气和信心。

  广西的污染举报奖励,也曾经遭遇过“无人领奖”的尴尬,正是因为不断完善查处机制、保密机制、保护机制,才出现了“举报人敢留真姓名”的良性互动。“举报人敢留真姓名”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这需要法律的支撑。

  延伸了来说,所有“有奖举报”都应该建立在让举报人绝对安全的层面,才能让举报人没有后顾之忧。“举报人敢留真姓名”才是健康的社会。好人害怕坏人才是尴尬的。(郭元鹏)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