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理发店展示的不只是爱心

2017年08月04日00:0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一只手握着梳子,一只手拿着推子,无论面对少不更事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75岁的杨自珍老人都一样认真地“飞剪”断发,他已在家门口为街坊邻居理发22年。几十年来,理发的价格不断飙升,从10元到数十元不等,而杨自珍坚持只收两三块钱,老人表示:“不图赚大钱,只求个乐和,丢不下这门手艺。”

  新闻聚焦:郑州七旬老人理发22年坚持收3块钱 图乐不图钱

  人人都需要理发,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高档理发店,特别是对于习惯了厉行节俭的老年人来说,包括理发在内,日常生活开销往往是能省就省。针对一些市民的特殊消费需求,杨自珍老人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两三块钱,这既可以视为公共精神的体现,更可以视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敬老惠老举措。虽然杨自珍老人表示“只求个乐和”,但不难看出的是,真正使老人乐在其中的不是“这门手艺”,而是为街坊四邻送去温暖和帮助。

  揆诸报端,类似的“惠民理发店”不在少数,不过,与普通的理发店不同,杨自珍老人既没有富丽堂皇的店面,也没有更多的人手——几十年来,他都是以一己之力在支撑这项公益事业。对于杨自珍老人来说,能够长期坚持惠民理发颇为不易,虽然老人有心长期坚持,但个人力量终究有限,惠民理发店的覆盖面注定十分有限。囿于经营成本所限,此类旨在为市民提供廉价服务的惠民理发店难以具备良好的硬件,更有甚者,其能否在市场中生存都是个问题。如何在社会效果与经营压力之间达到平衡,成为此类惠民理发店无法回避的难题。

  其实,要想推广类似的惠民举措并不困难,如果相关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能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公信力更高,而且覆盖面更大,积极响应者也会更多。可资例证的是,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和北京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曾为当地100多家“一元理发店”授牌,北京市的老年人“一元理发店”由此一举增至215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敬老惠老不仅体现着政府责任,同时也考验着财政实力。备受舆论好评的惠民理发店,不失为一种便民利民的新思路——只要能通过精神奖励或物质帮助等方式吸引更多商家参与其中,就能用较小的行政和财政成本,让更多人得到关爱和实惠。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