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老人都“老有所养”

2017年10月27日15:18

来源:大河网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又称重九节、登高节、女儿节、茱萸节、菊花节等,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各地不但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的习俗,更有寓意长久长寿,赋予了敬老和孝心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1988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老人节”,旨在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营造了的良好社会风尚。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据全国老龄办最新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3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6.7%;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人口日益老龄化的现实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老年人能不能”老有所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折射着社会的问题,我国自古有孝老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对养老高度重视,1950年,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对”老有所养“提供了法律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对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取得了显著成效。刚刚闭幕党的十九大,把”老有所养“明确写进报告里,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强调,“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可以预见,未来5年,我国老龄工作将得到空前发展,”老有所养“将绘出“美丽中国”的幸福愿景。

  有德必有孝、有孝必有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老人曾对社会做过贡献,又为子女操劳终生,进入老年理应得到社会和子女的尊敬、关心和照顾。孝道没有统一的模式,合适就好。对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对病弱的父母出力为孝,对孤单的父母相伴为孝,对脾气大的父母理解为孝,对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老的家庭才是幸福和谐的家庭,才会有优良的家风。

  爱老助老不仅是一个家庭传承的家风,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还要大力发展敬老、养老事业,为老人营造更幸福的晚年生活,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孝亲敬老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人间重晚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晚年生活如晚霞满天,绚丽多姿。(乐兵)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