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恩就洗脚”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2017年11月15日07:58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乔英杰

  据报道,近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尚书中学因为这项特殊的礼仪校规“火”了。该校要求学生每天上课前要向老师鞠躬行礼,弯腰90度,停10秒以上,老师回礼弯腰不得小于45度;每周家庭作业,学生必须向父母长辈鞠躬说声“您辛苦了”,为老人洗脚一次不得少于3分钟……对此,有的网友说是在发扬尊师孝亲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在搞形式主义。

  近年来,从电视台敬老孝亲公益广告,到各中小学校的感恩教育,似乎都把给长辈“洗脚”当作了“保留节目”一样,你方“洗”罢我登场,仿佛除了“洗脚”以外,其它任何一种方式都不足以表达出对父母长辈的那份孝心与感动似的。这显然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呢?不少人觉得,主要还在于思维的过于简单与僵化,同时还有一种“别人咋弄我咋弄”的盲从心理。比如,给父母长辈洗脚如今已经被不少学校前赴后继地当作家庭作业留给了学生,甚至规定了洗脚时间不得少于多少分钟,这就颇有点强制性的意味了。但感恩父母是一种发自人心底的道德情愫,能够靠简单粗暴的强制来换取和培养吗?显然不能。不仅不能,而且还极容易给人带来一种搞形式、作秀的感觉。

  最关键的是,这种被强制完成的家庭作业如何能够保障优质完成?总不能要求学生每天都拍下自己给父母洗脚的照片或者视频为证吧。况且,真正的感恩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必须是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靠一点一滴的日积月累,于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如此,为父母洗起脚来才会显得顺理成章,值得夸赞,也易于被人接受,而不至于显得尴尬。

  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也是如此,初衷值得肯定,但方法有待改进,与其“一感恩就洗脚”,不如潜下心来,从逐步引导和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入手,让他们从一言一行的小事做起,于潜移默化中让他们逐步树立起感恩意识。

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