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园“择优转正”是务实选择

2017年11月20日08:5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图片来自于网络

  观点圆桌

  近日,北京将设立一批社区办园点的消息引起关注。相关通知中要求,北京各区教育部门联合乡镇、街道,对现有无证幼儿园进行排查,对条件较好的无证幼儿园给予支持和帮助,创设条件使其符合社区办园点的要求,并对社区办园点的举办者加强管理和引导,规范其行为。对于“择优转正”的措施,北京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实行。

  观点1:

  无证园“择优转正”是多赢之举

  李英锋:大城市幼儿园的供需矛盾由来已久,一方面,正规幼儿园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孩子们的入园需求,存在着“入园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无证幼儿园遍地开花,难以取缔,存在着“监管难”的问题。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民众对幼儿园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依然坚持原来的幼儿园管理模式,上述矛盾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而引导、鼓励、支持条件较好的无证幼儿园“转正”,转为门槛较低的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可以有效缓解幼儿园的发展矛盾和监管矛盾,实乃多赢之举。

  设立正规幼儿园有一套政府制定的严苛标准,对办园规模、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的要求较高,很多民办“幼儿园”难以达标,难以通过审批。正规幼儿园的缺位给无证幼儿园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在大城市,无证幼儿园数量不少,且分布较广泛,收费较低,有的无证幼儿园已存在多年,这些幼儿园实际上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幼教功能,也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民众的入园需求空白,获得了民众的认可。平心而论,要全面彻底取缔无证幼儿园会遇到很大阻力,不太现实,而让无证幼儿园长期处于“黑户”状态,也是一种监管的尴尬和漏洞。

  比之用苛刻标准将很多无证幼儿园拒于正规幼教市场的审批大门外,又无奈地面对无证幼儿园长期生存的现实,政府因势利导,调整政策,放宽审批标准,让更多无证幼儿园有机会“转正”,进入规范发展的轨道,无疑更务实,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符合实际,更贴近民众需求和管理需求。希望北京进一步探索无证幼儿园有条件“转正”的经验,希望其它城市也能正视问题,用无证幼儿园“转正”这把钥匙开一开“入园难”的矛盾之锁。

  观点2:

  无证园“择优转正”是务实选择

  然玉: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社区办园点并不同于幼儿园,其在场地、设施、人员等等方面的要求,都比后者要宽松许多。对相当一部分无证幼儿园来说,满足社区办园点相关条件、取得合法办学资格,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当然了,这波“择优转正”操作的核心内容,实则还是在于“以合法身份换取严格监管”,目的就是使大量地下幼儿园走到台前接受规范监督。

  无论是社区办园点的新概念,还是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的新尝试,其实都是对传统幼儿教育体系的务实修正。我们都知道,现有幼儿园管理规章的主线逻辑就是规模化、集中化办学,对园舍面积、师资力量、设施配比等等指标卡得极严。然而,在城市人口数量陡增、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背景下,上述办学理念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现实是,公办幼儿园学位稀缺,而符合要求的正规民办幼儿园,又往往成本高企、收费高昂,难以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设立社区办园点,推动无证幼儿园转正,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丰富了幼儿教育体系的结构层次。分散、迷你、就近、亲民的社区办园点,给了办学者一个相对容易“进场”通道,也让家长和孩子们多了一个可接受的入园选择,这可说是多赢之举……过去很长时间内,严苛、机械的管理标准,和灵活、务实的日常执法,共同造成了无证幼儿园大量存在的局面。而时至今日,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纠结状态,实在没有理由再继续延续下去了。

  应该厘清的是,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的过程,既是一个摸底筛选、排除隐患的过程,也是一个确立监管标准、建构监管关系的过程。以无证幼儿园向社区办园点的过渡为推手,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正变得脉络清晰。


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