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中成药要摆脱神秘主义叙事

2017年12月01日08:51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根据技术指导原则,中成药命名不应采用“强力、速效、御制、秘制”等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根据技术指导原则,存在明显夸大疗效、有低俗用语和迷信色彩,以及处方相同而药品名称不同,药品名称相同或相似而处方不同等问题的中成药名称必须改名。

  所谓中成药,即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而所谓“强力”“速效”等明显夸大的宣传,乃至“御制”“秘制”等完全不知所云、满含神秘色彩的称谓,就像是一百多年前有一类人宣称自己“刀枪不入”一样,在碰到真刀真枪之前,是不可证明也不可证伪的。而这种神秘主义叙事,具有迷惑性,却又最怕经历实践检验,往往个体有效性的崩塌,就能给整个话语系统的合法性带来重创。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在一些问答平台上,对于一些中成药是否有效,有些医生喜开中成药是否与成分不明而致价格畸高有“以药养医”之嫌,等等疑问会如此之多。因此,去掉所谓玄之又玄的用语,还原药品本身的质地,实在是正本清源之举。

  不妨深究的是,中成药大量神秘主义叙事之所以出现,是否也因为有大量患者买账?这也构成了今天吊诡的一面:一方面全民对中成药安全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却对药品“包治百病”“枯木逢春”的宣传网开一面。试想,一个宣称“秘制”、乃至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中成药,是否敢吃得津津有味?关涉健康乃至性命的药品何以就高枕无忧?这恐怕与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天然仰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本能恐惧有关。既然是“传承数千年”的“老祖宗的智慧”,想必是有效的;既然有人说医学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那么为了健康也不得不百般尝试了……

  盲从与恐惧叠加,也就造成了各类“秘方”“御用”“奇效”“甘露”的口号漫天飞舞。这不仅是一些中成药的问题,乃至构成了不少打着中医旗号的医药界乱象的通病。让诺贝尔医学奖都相形见绌的神奇产品不断涌现,五彩斑斓、夸张魔幻的广告随处可见,在各大电视台转战赶场却又查无此人的“老中医”层出不穷……尤其是当有些人拿文化语境搅起了浑水,用似是而非的文化说辞为这类现象站台。以至于现在网上有多少中西医的交锋,其实早已脱离医学范畴,变成了对各自文化认同的捍卫。一方贴出英文,一方附上古训;一方展示数据,一方拿出案例。忽视细致谨慎的科学研究,动辄立场优先,无论中医西医,对于医学来说,都是不科学的态度。

  无论如何,从中成药开始,一系列医学领域的相关产品及治疗手段,都该摆脱神秘主义叙事,走向可以用常识体认、可以用科学检测的现代医学的通路,这也是中成药、乃至中医繁荣发展唯一的道路。尤其是不能动辄祭出神秘主义乃至狭隘民族主义的大旗,否则最终戕害的,正是不少人心心念念的“老祖宗的智慧”。

  能否认识医学的有限性,承认人体的复杂性,用现代的眼光检视文化遗产,从个体说这关乎性命;从医学说这关系中医能否发展壮大;从文化看这也关系着现代国民心态、辩证历史认知、科学人文素养能否正常的涵养。这就需从让中成药变不成仙丹做起。

编辑:何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