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支付宝的蠢,还有不给知情权的恶

2018年01月04日20:02

来源:人民网

支付宝账单在朋友圈刷屏,有律师质疑,消费者被默认勾选“服务协议”,消费者信息被第三方芝麻信用保存。支付宝及芝麻信用回应:承认错误,初衷是好的,但方式愚蠢,现已调整页面,取消默认勾选,用户可取消该授权。(1月4日《证券时报》)

近一段时间里,关于个人隐私问题被侵犯的事件,频频发生。当各种应用精确掌握我们的行走轨迹、工作单位、消费习惯、地理定位、收货地址甚至是健康状况时,我们已经成了透明人。细思极恐的质问,不只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已成商品,被各种企业通过有形无形的渠道搜集、交易。

寄望于法律,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现实呢?以支付宝为例,相比往年,今年增加了“选项”以显示用户对个人数据使用的知情权。空有法条,没有执行,还是难以缓解个人隐私保护的饥渴。

本是传播品牌的好事,硬成了侵犯个人隐私的公关危机。按理说,既然要彰显用户知情权,何必默认勾选呢?相比支付宝的“愚蠢”,更多互联网平台选择了“精明”。一些互联网企业根本就不会给用户以知情权,让用户不会察觉自己隐私被侵犯的事实。

如果说给予用户知情权而默认选择是支付宝的蠢,那么不给用户知情权,暗地侵犯用户隐私则是恶。保护用户隐私需要看得见的行动,表态谁都可以,如何才能消除背后的疑虑?一方面要靠法律以及第三方来监督互联网公司的行为,确保用户在信息使用中各项权利的到位;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必须要将“用户数据是生命线”作为价值理念贯彻在企业行为中。与此同时,借由支付宝年度账单的信任危机,用户自身也应该了解并清楚隐私协议,知道自己在互联网平台上给出了什么隐私,如何关闭授权,真正履行自己知情同意的权利。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