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评】河南:金融扶贫需要发挥合力

2018年01月10日08:17

来源:大河网

  疏通扶贫开发的金融血脉,不仅需要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动力所在,也需要找准血管中的“血液”流向,进而发挥金融合力,实现优势互补。

  □河南日报评论员薛世君

  日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与省工商联、省扶贫办在郑州共同签署《政策性金融支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将开辟办贷绿色通道,支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贷款,目前已支持“千企帮千村”企业51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90人。(见本报1月8日报道)

  众所周知,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而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各级各地念兹在兹的,也往往是变“输血”为“造血”。持续疏通金融血脉,发挥其资金融通与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方能使扶贫开发更加精准有力,让贫困地区更加“血畅其流”。而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全方位的金融扶贫机制,让每个扶贫对象都能在扶贫过程中得到实惠,是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因此在2014年3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在“精准扶贫”要求下各银行所承担的任务,其中就包括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优势。

  我省在金融扶贫领域的探索和成就有目共睹,金融扶贫的各项举措扎实推进,金融助力扶贫的作用持续增强,金融服务方式不断创新,金融扶贫试点初见成效,“钱从哪里来”“钱要给谁用”“钱要怎么用”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比如,金融扶贫的“卢氏经验”,以金融服务、信用评定、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创新信贷、保险、基金扶贫服务,获得了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广。再如,兰考县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也为贫困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样本。

  就拿保险业来说,2017年中国人寿驻豫各成员单位联合与省扶贫办签订了《保险精准扶贫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打造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等全方位的金融扶贫平台,为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返贫办理的各类保险实行零费用、零利润,积极探索开展扶贫兜底保险,先后为22个县44.37万贫困人口办理了扶贫医疗和意外伤害保险,将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5%以上,为贫困人口搭建起抵御风险的又一道防线,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返贫、因意外返贫、因残致贫等问题。

  再比如,早在2016年,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兰考县合作开展了“脱贫路上零风险”扶贫开发项目,设计了覆盖兰考县23275户贫困家庭,涵盖种植作物、农业设施、贷款担保等各领域的一揽子保险方案,利用保险功能化解贫困农户脱贫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当时,这种用保险手段为整县扶贫“上保险”的举措,在全国尚属首创。

  目前在农村开展服务的金融机构,既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农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也包括近年来新涌现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快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疏通扶贫开发的金融血脉,不仅需要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动力所在,也需要找准血管中的“血液”流向,进而发挥金融合力,实现优势互补。这就要求各类金融机构依托自身优势,既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扶贫服务体系,也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范机制,“造血”的“造血”,“兜底”的“兜底”,充分满足贫困地区各类主体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彻底疏通扶贫开发的金融血脉。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