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篇论文获奖的评选意义何在?

2018年01月11日08:32

来源:红网

  西部贫困地区某县,有教职工7000余人,中小学校126所。2017年县教育科学研究所通报,在县教科所组织的论文评选中,共有3552篇论文获奖。一次县级层面的论文评奖,就有3500多篇获奖,获奖率占全体教职工人数的二分之一。表面看来,该县教研氛围浓,教师撰写论文积极性高,教科研成果丰硕,是教育科研形势大好的表现。但果真如此吗?(1月10日《中国教育报》)

  前段时间有记者爆出河北大学一助教涉嫌抄袭他人学术论文一事,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该校学术委员会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核对,最终认定该教师论文抄袭属实。西部的一个小小贫困县,在县教科所组织的论文评选中竟有3500篇论文获奖,获奖率将近50%。但仔细一看这些论文的质量,却着实堪忧。一次论文评选的获奖率如此高,论文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如果任何论文都可以“来之即评”,这样的评选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也有了调整。以往教师考核都是拿分数“说话”,而现在发表论文、研究课题的数量成了不少学校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绩效工资、职称评定都与之相关,于是很多老师纷纷将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变成了对论文数量的追求。这样一来,不仅教师论文的质量开始大幅下滑,抄袭现象也开始日渐严重。

  为了自身利益追求论文数量而不顾质量,不仅对自身发展不利,也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如今的教师队伍中有太多不和谐的现象,为了评职称买论文、抄袭论文,通过其他地下手段发表论文,甚至还滋生出一条“论文产业链”,实在有辱师德师风。每一位教师都要将心思放在教科研究上,让每一篇论文都成为自己精心研究的成果,而不是评职称、选先进的手段。

  关于教师队伍论文的乱象,相关部门也应当认真反思。教师论文评选不能“来之即评、评之即奖”,教师论文评选要有一定的标准,公平、公正、公开地评选优秀论文并进行奖励,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教科研究再上一个台阶。文/张莹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