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逛市场,一位老板告知,年货礼盒越来越受冷落。众所周知,购买礼盒都不是自己消费,而是走亲戚送人所需。前几年,每到年节,亲人朋友之间馈赠礼盒形成高密度轰炸之势,叫人苦不堪言。一些营养品和奶制品,有些老人一个年能收到十几箱,喝半年也喝不完。甚至由此催生了回收市场,岂不是咄咄怪事?这样的消费其实是畸形的,用得着就买,用不着不买,才是理性的。年货礼盒遇冷,无不折射出人们在年俗上的理性回归。如今送年节礼,拎盒子的少了,掂米面油的多起来。这说明串亲戚讲实惠了,送礼品讲实用了,花里胡哨的礼物不吃香了。
不仅礼品变了,送礼的节点也前移了。以前,春节走亲戚拜年一般都是从初一开始,亲戚多的,甚至走到出正月。而如今,却习惯于过节前交换礼品,该看的看过来,该送的送出去。真正到了新年,反倒出门的少了,守在家里图清净的多了。这反映出,人们厌恶了串亲戚吃吃喝喝,麻烦别人自己还受累,索性都落个清闲,又不失人情味。
蔬菜“真心吃不起”成为年节烦恼。史传有一位君王,下级向他汇报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他竟反问,为何不吃肉。如果放到今天,可能就不会当笑话说了。因为不爱吃肉,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去年曾看到“8根黄瓜41元”的报道,广州的“菜心”卖到50元一斤,绍兴的蔬菜“贵过肉”,市民连连吐槽。其实菜价每年春节都会涨,只是涨幅大小有别。除了供需关系的因素,个中恐怕还有消费结构的变化。
以前,盼过年盼的就是吃肉,谁稀罕那些萝卜白菜啊。如今,中国的多数老百姓,的确吃够了肉,喜欢的是蔬菜粗粮,所以,在推动春节蔬菜价格上涨的诸多因素中,老百姓爱吃蔬菜,恐怕是主要因素。按照传统习惯,吃年夜饭,无论一家人口多少,都要做几个菜。如今被一扫而光的是蔬菜,被筷子冷落的是荤菜。来客招待,为表现得热情,给人家夹的都是荤菜,其实是难为客人。人家不爱吃什么,偏给人家碗里添什么,岂是待客之礼。腌制的香肠、鸡爪子、猪蹄子,大多放到最后被中老年人承包了。中老年人并非对这类肉食情有独钟,而是舍不得扔掉,才甘愿受“迫害”。家里的孩子,可不会考虑浪费的问题,不爱吃就不吃。
反腐必惠及民生,年货市场的“理性”之风越来越浓。高端奢华年货“退烧”,实用的“平民年货”走俏。一家专卖店的老板一语道破天机,以往,买酒的人不喝酒,喝酒的人不买酒;现在,基本上都是真要喝的人才要买的。那些品质好,价格低的年货最受消费者欢迎。天价烟和天价酒都少见了,没了过度包装,价格下去一大半,实实在在的惠及百姓。很多饭店酒店的消费价位,不在吓老百姓。家里来个三朋四友,也下得起馆子了。自己消费,就算是个“中产”,也少有人舍得掏腰包买中华烟、茅台酒。花高价买的东西,多半是送礼的。真正给亲朋好友送礼,图的是个实惠,也不会去花冤枉钱。正风反腐这场硬仗,给社会带来扑面清新之气,让普通老百姓尝到了实惠。年货市场回归理性价位,“平民年货”大行其道,应该给高压反腐、重拳治乱记一功。市场抽去了腐败的推力,年货的价位必体现真实的供需关系。这是反腐的红利释放。
40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生巨变,催生了新的过年方式和价值取向。无论年货的变迁还是花上万元旅游过年,都是新时代的注脚。(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