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狂甩”合乎市场规律但远离公众预期

2018年02月22日08:34

来源:大河网

  “庙会最后一天,所有商品便宜卖!”昨日,京城最具影响力、最受市民喜爱的地坛、龙潭春节文化庙会落下帷幕,摊主们大甩卖商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淘货”。其中普通食品、玩具的折扣力度多达到了五折,还有不少商家推出“买几送一”的甩卖方式。(《北京青年报》2月21日《庙会最后一天 食品玩具狂甩》)

  庙会“狂甩”的降价程度确实让人咋舌,相比前几天热火的市场行情和价格,最后一天的“跳楼”甩卖确实让不少“淘货”者惊喜。而这种“狂甩”行情的出现,也是市场调节的一种正常现象,虽然“跳楼”程度让人惊讶,但这也是合乎市场客观规律的现实。

  春节庙会到来之际,各路有客蜂拥而来,而更多的庙会参与商家就是结合市场需求行情,进行庙会消费品储备和销售的。与火热的行情相比,庙会市场必然呈现出井喷的火爆,消费品价格自然与行情适应呈现出供不应求所致的居高不下经营势头,比如民间传统小吃产品、春节文化习俗产品、特殊的节日消费产品等等,行情带来的价格效应空前凸显。但到了庙会即将结束之际,也恰恰是春节长假即将结束,庙会游客日渐式微,庙会消费氛围面临分化和降温,呈现出供求之间的大逆转大反水,庙会经济必然呈现出降温趋势,一些庙会消费产品尤其是节日民俗文化产品等,如果不尽快出手,必然面临年节过罢产品卖不出去必然挤压现象。在供不及求和供过于求的对比下,降价和甩卖的出现也就不言而喻。而一些经营特色小商品的对象,包括饮食产品在内,也基本经历了盆满钵满的收入狂欢,庙会将闭之际,不同的经营对象拿出“跳楼价”待客,不管是出于商品尽快出手,还是出于用优惠回馈游客的心理,“狂甩”也在情理之中,更合乎市场规律。

  但即便庙会“狂甩”合乎市场规律,对于公众节日市场消费预期和节日体验预期而言,恐怕很多人对庙会“狂甩”并不买账,尤其是前期庙会火爆时高价购物者,内心难免会升腾起一种“吃亏”和“上当”的不快。虽然市场杠杆无法更改,但对于春节前几天的庙会市场价格高昂的质疑恐怕久久难以平息。倘若从吃一堑长一智的角度看,今后会不会出现庙会上等等看、购买欲望降低等等影响“庙会”文化经济效应的现象,也未料可知。实事求是而言,对于春节庙会的初期行情,火爆伴随价格虚高的现象是无法否认的,而这种现象对于游客的庙会文化体验感受质量以及节日文化生活质量而言,无疑是个无法改变的负面影响。

  在这里,笔者无意针对“狂甩”来指责庙会市场价格的混乱,但春节庙会市场消费价格指数的前后巨大反差,确实不符合公众的节日文化消费和庙会经济预期,这也无形中应影响了公众节日文化体验质量。倘若在庙会开幕之时,不管市场如何火爆,都建立起科学的价格监管机制,通过市场调节加行政干预监管的方式,平抑庙会市场交易价格疯涨行为,祛除节日经济的虚火,消减虚高价格对游客节日游园消费体验质量的负面刺激,岂不更好?

  笔者注意到,在庙会“狂甩”的背后,一些非遗产品并没有出现跳楼大降价现象,这种坚持的背后,透露出一种非遗文化的市场自信,同时也凸显出一种始终如一的文化经济消费底线意识,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我们所有的春节庙会产品都能走出唯市场而论,走出单纯的依靠市场规律上演价格“过山车”的畸形,真正达到庙会经济交易对象质量与价格共存,市场规律与公众预期兼顾,这不仅仅是庙会之福,更会是节日文化消费之福,这对于提高公众节日幸福指数和节日体验质量,也更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基础氛围。(许朝军)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