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2018年03月29日08:43

来源:人民日报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在社区内整合和调动各种医疗、养老资源,就近、就便发展互助养老

  我们从今年两会了解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现阶段最优化的养老模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在社区内整合和调动各种医疗、养老资源,就近、就便发展互助养老。这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居家养老护理”。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从率先老龄化国家的实践看,养老最终要回归家庭。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多、增长快,在现有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居家养老的支撑。另一方面,“孝亲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邻里守望相助”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选择以居家养老为主,以社区为依托顺理成章。

  这样的养老模式一旦涵盖绝大多数老人,将成为社会养老中最节约、最有效的资源利用形式,也最有利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老人在家庭这种熟悉的环境中会感到安全、温馨、舒适。居家养老有利于老年人独立自主,发挥功能,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进步,也有利于代际关系和谐与社会安定。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情况各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和机构养老也不可或缺,可以跟居家养老互相促进,互为补充。

  居家养老应该以老年人有较好的经济、医疗、居住等保障为前提。从现实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为居家、社区、互助式养老提供了前提条件,但仍有短板。比如,养老的基础设施和养老产品相对不足、质量不高,限制了养老资源在硬件上的丰富性。与之相比,养老人才和服务等软件方面的资源更加短缺,特别是各种养老主体资源有效的组合机制、体制能力不足,是明显的短板。同时,防止孝亲敬老思想滑坡,社会助老、敬老氛围也需要大大加强。

  因此,发展和完善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应该在发展中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应加强对生活服务业,特别是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加大投入培养服务人才,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人员的长期待遇保障。对全民开展老龄国情教育,提高孝老、养老、助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鼓励老年人自主、自强、自立,主动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在安度晚年中发挥正能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本报记者潘跃采访整理)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