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郑州乃至我省来说,吸引人才的时候,放松户籍制度、优化政策福利、完善公共服务等固然是题中之义,通过高质量发展让经济更活、产业更旺、岗位更多,方是长远之道。
□河南日报评论员薛世君
郑州市市本级2018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已经出台,计划供应住宅用地1056.36公顷(15844.5亩),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在供应计划中要求各区选取一定数量地块建设人才公寓。(据3月29日《大河报》)
此前,在愈演愈烈的二线城市“抢人大战”中,郑州举行“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出台了郑州史上最高“含金量”的人才新政,除了“零门槛”落户、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举措外,还包括“多渠道筹集建设人才公寓,提供各类人才租住”,以让青年人才充分感受郑州的爱才之心、识才之志、容才之量。如今在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为建设人才公寓留出指标,既是践诺之举,也印证着人才政策的成色。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综观各大城市的人才政策,又是给房、给钱、给户口,又是“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五年吸引100万人才”“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个个雄心勃勃、志在必得。近日西安“一天迁入8000人”的消息更是再掀高潮,以至于让上海这样的人才高地都无法淡定,开出了“来了就给户口”的条件。人流向哪里,说明发展热点集中在哪里,尤其是年轻人拥向哪里,更说明哪里有活力、有前景。人口流动其实是经济实力的流动,这也是各大城市“抢人大战”的时代背景。
不过,“爱才之心”“识才之志”是一码事,“容才”之“量”却是另一码事了,“招才”之后,能不能“留才”“用才”才是关键。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业,需要的是合适的工作岗位,买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先进奖励等手段固然可以吸引人才,如果没有良好的产业配套,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人才不能各尽其才,英雄没有用武之地,终究还是难以留住人的。因此,“抢人大战”的胜负手,在于清晰的产业定位和完善的产业基础,在于优渥的市场环境和宽松的干事创业氛围,这样个人既能充分施展才能,还能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郑州乃至我省来说,吸引人才的时候,放松户籍制度、优化政策福利、完善公共服务等固然是题中之义,通过高质量发展让经济更活、产业更旺、岗位更多,方是长远之道。4月份省人才交流中心将举办、参与各类主题招聘会17场,预计为求职者提供各类岗位5.9万个,不失为实实在在的引才、留才“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