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出台条例为文明立法 让文明之花灿烂绽放

2018年04月02日08:37

来源:大河网

  以立法来促进道德建设,让不文明者付出切肤之痛的代价,从而约束、杜绝不文明行为,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要手段。

  □河南日报评论员丁新伟

  《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3月31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根据《条例》规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驾驶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届时会受到法律惩罚。《条例》还提出设立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有关部门依法记录单位或个人不文明行为,必要时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社区通报;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予以公开曝光。(据4月1日本报报道)

  城市文明关乎城市形象,凸显着城市治理能力的高低。郑州市出台《条例》为文明立法,既能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市民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更能提升郑州的“美誉度”,让城市更有吸引力,更好地为河南代言。

  社会文明的每一步前进,都与法律息息相关。民革中央“精准立法促进社会文明”调研报告显示,日本、新加坡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高,得益于其较高的法治水平。比如,日本《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个人乱丢垃圾处以5年以下徒刑并罚1000万日元罚金;新加坡明确40余种罪名适用鞭刑,包括一些轻罪如涂鸦等,且执法必严,对外国人也一视同仁;我国香港出台了《定额罚款(公众地方洁净及阻碍罪行)条例》《公共卫生及市政条例》《香港铁路附例》等。这些地方法治呈现三个共同特征:建有一套完备而彰显正义的法律制度体系,市民普遍具有理性的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执法严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立法来促进道德建设,让不文明者付出切肤之痛的代价,从而约束、杜绝不文明行为,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要手段。近年来,我省通过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民整体文明素养持续提高,感动中国的“河南好人”不断涌现,文明河南形象日益深入人心,转化为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行为规范刚性缺失、相关立法存在盲区,仅靠温柔的道德劝说和宣传教育,无法阻止那些缺乏道德自律者做出不文明行为。因此,郑州为文明立法,意味着对各种不文明行为有了硬约束,城市文明建设将在法治轨道上提速。令人欣喜的是,省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列入立法规划,省级层面的法规也有望出台。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文明之花才能在每个人的心中灿烂绽放,河南的“软实力”才能日益强大,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所需要的正能量,才能如江海澎湃。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