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改造如何走入家庭

2018年04月20日09:11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据《北京晚报》报道,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适老化改造”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然而,个人想找到一家能够进行适老化改造设计、施工的企业仍然很难。面对缺乏标准、责权难定的市场,多数装修队伍不愿进入这一领域;专业适老化改造企业又难以在个人市场获得利润。因此,适老化改造仍以政府、养老机构项目为主。

  2016年11月25日,全国老龄办、发展改革委等2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重点任务第一条,便是推进老年人住宅适老化改造,内容包括“对老年人住宅室内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于特困老年人家庭的改造给予适当补助,引导老年人家庭对日常生活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等。

  时至今日,“适老化改造”似乎仍停留在纸面上。一方面,很多人对适老化改造的内容缺乏了解,由此很容易产生“这个东西有用吗”之类质疑,更有甚者,一些老人认为这种改造不仅浪费钱财,而且是在诅咒自己;另一方面,由于适老化改造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装修企业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利润微薄尚在其次,有些企业更是担心老人出现意外而引火上身。两相叠加,虽然国家政策方面鼓励适老化改造,但市场反应却始终不温不火。

  人至老年,一举一动都需要格外关照,公共空间因此增添了很多无障碍设施,老年人的外出活动也因此获得了不少便利。然而,在老年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居家空间,无障碍设施却陷入大面积空白,这既是一种遗憾,也平添了一份危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适老化改造本身涵盖了很多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就连面对家庭内部加装安全扶手这样的小事,往往都令子女感到为难:不少人既不知道选择什么材质、什么价位,也不知道去哪里能找到装修队伍,更不用说对房屋进行全面的适老化改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仍抱有戒心:要么觉得多此一举,要么觉得代价太大。子女不会改、老人不想改、企业不敢改,如此一来,适老化改造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也就不难理解了。上述三种现象,归根结底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适老化改造本身缺乏了解——子女不知道改造的内容,老人不知道改造的效果,企业不知道改造的收益。以此为背景,打造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当有助于增进公众的直观体验。

  推动适老化改造向家庭迈进,首先就需要更新观念、加深认识。相比起各种舆论宣传,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间”,无疑更能让人对此进行全方位了解。适老化改造“样板间”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从制度设计层面来说,应尽快出台相关标准,让业界和个人明确什么是合格的适老化改造;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政府或企业应通过样板间的打造,引导民众对住家适老化改造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功能性展示引导公众转变观念,从而培育市场。在此基础上,政府不妨为适老化改造企业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或补贴,以此来保障企业利益、减轻公众负担。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适老化改造本身面对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宏观政策引领之下,基层政府部门亦不妨打开方便之门——除了打造适老化改造“样板间”之外,政府部门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让企业获得动力、公众得到便利,才能真正将适老化改造这样的民生好事落到实处。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