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月26日下午,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举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要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进行大刀阔斧的人才政策改革,形成对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应”,打造“人才梦之队”。(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3-28)
发展是第一要义,创新是发展第一要义,人才是创新第一动力。近日,杭州、郑州等2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磁吸”人才。“抢人”大战放眼全球,在杭州,外国人才可享受7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等。在南京,外国留学生凭借江苏高校毕业证书、创业计划书,可申请有效期2至5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创业”)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中国各大城市不断推进自身国际化建设,吸引海外人才成为重头戏。
引进人才“量体裁衣”。各地根据各自发展定位和特点,“定向”抛出橄榄枝,科研创新型人才成为各省市竞相争夺的焦点。北京市重点招揽“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的中国籍入选专家,文化创意人才、体育人才、国际交往的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等。南京日前宣布对高层次人才提供可申领不少于300万元的购房补贴。上海两年内累计引进国内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逾7.5万人,其中通过科创人才引进新政引进的重点人才近9000人。
广聚人才着眼未来。与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高科技人才、文化创新人才、金融人才等“抢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5年来,中国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中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未来,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人才无疑是城市发展最关键,也是最急缺的要素。中国各地正通过优惠政策“广栽梧桐,争引凤凰”。人才争夺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