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
德云社又出事了,郭德纲的大弟子反出师门,扔下师傅给的艺名“闫云达”,以本名闫宗海扬长而去。如果八卦也有排行榜,上星期打上榜首的,一定会包括这个,因为郭德纲、德云社、徒弟们又双叒叕……呵呵,简直是流量元素的超级叠加啊。不止如此,随后的一两天,诸多“未被捧红心怀不满愤然离去”“插足同门兄弟恋情被罚不忿”甚至“台风太低俗不愿再给师傅惹麻烦”的衍生八卦也充斥媒体抢占眼球,连蒙带猜的热情令人叹为观止。
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相声艺人的身影出现在北京天桥一带开始,近二百年间,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优秀的相声艺人,为我辈升斗小民带来开心的笑声。张三禄、朱绍文、相声八德、马三立、侯宝林、马季、姜昆、冯巩……即使在抗战时期,都有常宝堃敢用相声《牙粉袋》讽刺日伪政府的所谓“治安强化运动”。遗憾的是,这样的良好传承,居然在新世纪前后的十数年间,断档了。在本该继续发扬光大的好时候,相声却因为脱离生活、因为不可乐,没人听了。然后,就是苦守相声舞台多年的郭德纲突然出现在公众面前,几乎凭借一己之力,为相声唤回了“满坑满谷”的听众。相声大师马季曾经说:“出了个郭德纲,这是多好的事啊。”
不过,面对以倔强的“非主流”面目出现的郭德纲,媒体的代表性态度是颇为复杂的:一方面不能无视郭德纲的人气;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度聚焦郭德纲的相声作品,毕竟剧场相声,在“主流相声”的语境里,可指摘的地方太多了。于是,有意无意的复杂取舍之间,“怪象”出现了,关于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新闻,是一水儿的八卦。连谢娜生完孩子复出的八卦新闻,都还要捎带提一把“快本”呢,可到了郭德纲这儿,翻遍新闻,要么是师徒翻脸,要么是七不沾八不连的综艺节目真人秀,基本没相声什么事儿。好在郭德纲虽然绯闻欠奉,徒弟倒是真多,而且不乏明星弟子,个个堪称自带“新闻”。这一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扯得远了,说回相声。郭德纲的相声究竟怎么样,仁者智者肯定各执一说,我等大可不必较真。不过,郭德纲为相声带来了久违的观众和生机,是事实;德云社对传统相声乃至多种曲艺形式的挖掘整理和重新包装,也是事实。在这个连冯巩上春晚都不说相声的时代,说这一切难能可贵,应该没什么问题。
师徒分道扬镳,这种在外人眼里如同雾里看花的事,不如就不要猜了,也别追着撵着要什么“回应”了。于谦说:“德云社除了郭德纲,谁走都不是大事。”走了个徒弟,走了就走了吧,师傅都还没说啥呢,媒体也该放下窥私、猎奇的心态,让郭德纲安安生生地说相声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