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贫困户立下脱贫志

2018年05月08日08:0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结对帮扶只有把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结合起来,把生产发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立起贫困户脱贫志气,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才能发挥更大效力,迸发更大能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河南日报评论员吕志雄

  日前,我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开展结对帮扶贫困县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市县区和脱贫任务较重的贫困县牵线搭桥,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据5月7日本报报道)

  人帮人,县帮县,责任分明,目标明确,有助于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脱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遇到的情况往往更具有哲学上所说的“特殊性”,既有地域的特殊性,又有个体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一种表现就是有的贫困户没有脱贫志气。

  笔者采访时遇到这么一个情况:当地干部到村里调查,见一户人家房屋四面漏风,室内除了杂乱堆放的锅碗瓢勺别无长物,干部认定这是个绝对的贫困户,可村干部不以为然,说:他贫困不假,可他过的日子并不差。原来这个人干一段时间手里有点钱就不愿干了,只管吃饭店住宾馆,不管以后的日子咋过。再细究起来,这个人少小父母去世,习惯了吃百家饭,习惯了漂泊,甚至享受贫困的生活,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没酒喝凉水,根本没有脱贫的志气。

  有一些地方也有这种只顾眼前、不顾发展的地域文化。历史上,我省有些地方水利设施差,不是洪水泛滥,就是干旱少雨,盖房子水冲了,种庄稼旱死了,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流民思想”,房不盖、地不种,出门要饭是正经事。虽然现在生活生产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民思维”有很大改变,但思想根子里还是没有脱贫致富的动力,在对待帮扶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并不是说现在面临的脱贫对象都是这种情况,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结对帮扶,就要重视这种情况,扶贫先扶志。既要有产业扶贫等硬措施,让其感受到发展能带来幸福生活,改变其父子相传的所谓生活经验和习惯,还要强化思想引导,从个人认识提升上、从地域文化改造上,引导他们敢于打破旧想法,树立脱贫志气。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老百姓说:“枪尖不利,弄折枪杆。”结对帮扶只有把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结合起来,把生产发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立起贫困户脱贫志气,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才能发挥更大效力,迸发更大能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