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村里干了啥事钱花到哪儿了不清楚;现在,村里的事不光贴到墙上和公示栏里,还发到微信群里,传到网上,吃个盒饭的账都能查到,还有啥不放心的?”7月6日上午,临颍县新城办事处五里头村村民张猛一边在网上浏览该村近两个月的收支明细一边说。(据7月9日《河南日报》报道)
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党的事业血脉在基层。基层权力虽小,但直接面对群众、关注民生,是人民群众感受最深刻、关注最迫切的权力。如何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化,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关进制度的笼子,接受群众的监督,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实施了一系列实招硬招,形成了基层“打蚊拍蝇”的高压态势。但也应看到,要把苍蝇、蚊子灭尽也并非易事,特别是随着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由基层经手的事务、资金越来越多,基层官员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权力运用上的失范,利益分配上的失衡,不和谐因素的增多,再加上权力监管薄弱,就很容易导致基层腐败蔓延,既严重啃食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消毒液。透过新闻报道我们看到,漯河实施“互联网+阳光三权”,为各地基层权力治理提供了成功样板,通过“厘权”、“履权”、“监权”,构建了权责清晰、程序规范、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基层权力运行监督新模式,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就拿村民连吃个盒饭的村账都能查到这样的小事为例,当地通过把村级事务的知情权亮给群众、议事权交给群众、监督权赋予群众,既让群众多了服气和拥护,也给权利戴上了“紧箍”。事实证明,漯河这样的做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去年以来,漯河市乡、村两级新发生信访事项同比下降30.1%,涉及村级干部因素信访事项同比下降36.7%,这就是一个例证。
循道而行,方能事遂功成。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任重而道远,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我们在为河南漯河“互联网+阳光三权”基层治理模式点赞的同时,更应该从中学习先进经验、拓宽工作思路,结合地方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王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