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才能“放心求”“放心捐”“放心帮”

2018年07月18日11:35

来源:大河网

  今年年初,原阳青年千强被查出患有脑胶质瘤,面对高昂的医疗费,家人想尽各种方法筹措费用。4月初,原阳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开发的“放心帮”app,开始为千强在网络上发起了募捐。短短一周时间,捐款额达到了6万多元。让千强家人没有料到的是,捐款已结束三个月了,平台方至今仍未将这笔善款全部交出,理由是——千强家人需要承担爱心款总金额5个点的税款。(详情见本报今日AⅠ·10版)

  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用千强家人的话说,那一段时间就是生命与筹钱的速度在赛跑,早一天筹够手术费,就能早一天去北京大医院做手术。然而,救命钱虽然筹集到了,却迟迟不能用来救命,原因出在哪里?募捐平台“放心帮”的解释是,拿到善款的前提是需承担5个点税款。救命钱为什么要缴税?募捐平台负责人高超进一步解释,募捐的所有善款都转入了自己公司的账户。高超表示,如果千强家人愿意承担百分之五的税额,他会马上将剩余善款支付给千强的家人。换句话说,如果千强家人不愿意承担税额,剩余善款是否就此石沉大海了?

  以慈善的名义发动网络募捐,最后却因锱铢必较陷入拉锯战,这样的场面令人不胜唏嘘。从千强家人的角度来看,医疗费用仍存在巨大的缺口,他们自然希望每一分善款都物尽其用,更为重要的是,善款缴税这种说法本身,也很难令人接受;从捐款平台的角度看,既然善款进入了公司账户,依法缴税自然就在情理之中。捐款平台负责人表示,他已经通过该平台救助过十多位困难群众,每次都会扣除两到五个点的税额,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提出过异议。这番话实际上隐藏着这样的潜台词:我已经帮助你们筹集到了善款,从中扣除一些税款有什么大不了的?

  表面上看起来,双方争执不下的焦点是税款,更深一层分析,其实是善款的流向存在巨大的程序瑕疵——按照《慈善法》相关规定,从事募捐的商业机构可以基于费用成本考虑而收费,但是“平台不代为接受慈善捐赠财产”。简单说,商业机构可以在募捐过程中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善款决不允许进入公司账户。《慈善法》作此规定的原因很简单,如果善款直接流入公司账户,如何防范“骗捐”“敛财”等事的发生?就现实情况来看,这家名为“放心帮”的募捐平台很难令人真正感到“放心”,无论其基于什么样的目的,仅凭善款进入公司账户这一点,就足以断定程序违规。可以说,“放心帮”没有遵守法律规定,这样的募捐平台如何取信于人?

  根据《慈善法》规定,个人求助若要使用网络募捐,就要通过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进行,“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现实生活中,突然陷入困境的求助者往往无暇分辨募捐平台的身份,由此不免给别有用心者以可趁之机,与此同时,“妾身不明”的募捐平台即使真的想助力慈善事业,也难免因程序瑕疵感觉“很受伤”。反思此次事件,只有加强募捐平台的规范化管理,才能确保求助者“放心求”、捐赠者“放心捐”、募捐者“放心帮”。(大河报评论员赵志疆)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