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笔者到郑州火车站接人。一走近二七广场,视觉上就感到特别舒服,路畅通、车有序,道路两旁非常干净,感觉完全不像以前那样——拥堵不堪、嘈杂喧嚣。一时间,脑子里竟闪出了一个大胆的假想,会不会是火车站搬走了。
别看自己是“老郑州”,郑州火车站周边这一块,还真的好几年没来过了。几年前,对这里的印象是超级的杂乱,自行车、电动车横七竖八,到处都堆得满满的。汽车更不用说,路两边随意停放。更有摆摊设点的流动摊贩,等活拉客的电动车,残疾人的机动三轮车,还有招揽客人的电瓶观光车,将火车站周边地区搅得乌烟瘴气,路难走、车难行,不少人提起来去火车站就头疼。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市民拦乘出租车时,一说是去火车站,司机基本都拒载。
这次,一到这里,最明显的观感是停车秩序好了。无论是电动车还是小轿车,都在规划出的停车位内,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地停放。这么一来,道路腾出了好大的空间,怪不得一进火车站地区就感觉到非常顺畅。火车站北出站口,以前是个交通拥堵的“重灾区”。由于平均每8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到站,人流几乎是一拨一拨地往外涌,出站口外简直成了一个大集市。这次,我来到这里后细心观察了一会儿,出站的旅客疏散得很快。再仔细看看出站口四周,显然交警部门下了大劲儿:各种交通标志标线齐全、醒目,不停地有交警流动指挥疏导。跟脑子里以前那个混杂场面判若两样。
由于担心火车站地区堵车,所以来早了一点,正好借机在火车站广场周边转了一圈。火车站南侧的银基商贸城也大变样了,这里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商贩进出,尤其是其与西三马路交叉处,“老郑州”都知道,这里卸货的、进货的人流、车流从早到晚不绝于途,一些卖吃卖喝的小摊点,竟敢摆在马路中间叫卖。如今到这里一看,就像推土机推过的一样,路两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平心而论,在这个人流、车流常年超负荷的区域,交通能管到这个份上,真的是相当不容易了。作为一名“老郑州”,火车站地区交通治理的前世今生,我是十分清楚的。以前,由于管理体制的因素,这一区域的管理,政出多门,职责重叠,造成了谁都在管、谁都管不好的局面。就在笔者准备离开时,忽然听到路边蹲着两个人在对话:“咱给他们挺上了(方言:就是较上劲了),看他们能坚持几天。”我很好奇地与他俩攀谈起来,这俩人说话倒是不躲不藏。交谈中得知,他们是在火车站地区跑摩的拉客的,已经歇业月余了。他们说,这么多年来,火车站地区这一块治理活动多了,过一阵子,还是老样。乍一听,这话有些刺耳,但仔细想想,他们说的也的确如此。
是啊!政府各部门动用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好不容易管出来个样子,但稍一松劲就会功亏一篑。在此,我作为一名“老郑州”,冒昧地向政府部门进一言:既然会打歼灭战,也应会打持久战。现在火车站地区管得这么好,肯定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下一步,能不能把这些经验、做法固定下来,使之形成规矩、形成制度、形成铁律,让谁也不能触碰它、谁也不能削弱它、谁也不能破坏它。违者必罚、违者必究,肯定可以长治久安。(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