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郑州市民反应,红旗路与黄河北街交叉口东北角一个废弃的工地内,有数千辆共享单车被随意丢弃,负责从街头将涉嫌“乱停乱放”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的工作人员如同“处理垃圾”一般将它们丢弃在一个暂时废弃的工地基坑里。(8月30日大河报)
其实,郑州共享单车“坟墓”远不止这一处。在郑州晨旭路附近的一个空院内,上万辆单车堆放在一起。在郑州北三环与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的一条商业街附近,堆满了废弃的共享单车。在郑州市长江西路新修的路面上,堆积的共享单车绵延约1公里,粗略估算约有2万辆。单这几个共享单车废弃点,长期堆积不用的共享单车就有三四万辆。事实上,郑州市究竟有多少个共享单车废弃点,谁也说不清。报道显示,这些共享单车基本上都是由于乱停乱放,被城管部门拉走的,而许多车并没有到报废的程度。
共享单车自2016年以风靡全国之势火热进军各大城市,迅速蹿红在人们的视野中,主要活跃在校园、地铁站、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等大街小巷。多家企业相继在郑投放单车,抢占市场,现如今郑州共享单车饱和度全国第一。有官方数据披露:郑州共享单车总量超过了50万辆,据测算,郑州的共享单车适合容量大约在30-35万辆,溢出了10多万辆。
从最初的好奇尝鲜,到现在的“野蛮生长”,因其随取随用,无桩停靠,低碳出行,经济适用,而备受人们追捧的共享单车,近一年来在各地的投放被接连叫停。曾吸引无数投资者,要解决用户出行“最后的一公里”的交通方式,被称之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现如今随意乱停、肆意损毁、挪作私用、拥堵交通、押金难退还、安全无保障等问题相继出现,甚至接连出现大型共享单车“坟墓”。
共享单车“坟墓”谁之“过”?首当其冲的是单车经营者。现如今共享单车的角逐依然激烈,但市场究竟需要多少辆共享单车?这个最基础的问题似乎没有一家企业能搞明白,大量单车被废弃的同时,一批批新单车正在走下生产线,这种发展模式令人堪忧。共享单车作为新时代的新产物,运营企业应实时准确掌握区域内车辆停放状况,根据需求信息,制定调运计划,做好车辆停放秩序和调度管理,避免车辆过度堆积和供需不平衡。
单车的使用者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进年来,各大媒体关于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阻碍交通、恶意损坏的报道层出不穷,然而不文明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各大公共场所都可见随意停放杂乱无序的单车,还有不少使用者为了自己方便,涂毁车辆二维码、破坏车锁,将单车私藏在单元楼内甚至家中。如果单车的使用者都能自觉遵守规则,不肆意停放破坏,那么这“一地鸡毛”的共享单车市场也会清净些许。
对此,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做到把关、监管和完善工作。在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整治活动的同时,更应该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出台管理办法,合理规划、积极履职。让新生事物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又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里感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又爱又恨的“共享单车”,它能在很多时候给你带来出行愉悦,又在某些时候给你的出行“添堵添乱”,这对政府部门、经营者、消费者来说都是的一种考验。只有在优化管理、文明使用、制度监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长足发展。(雷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