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媒体素养

2018年09月07日10:16

来源:人民网

互联网改变了传播关系,对社会治理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汹涌而至的网络舆情挑战着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智慧。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素养,以应对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下社会治理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

一、增强对网络媒体传播影响社会治理环境的认识

网络媒体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由于网络媒体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人们能够通过手机等普及性便携设备,将所见所闻随时采集和发布到网上。这种由群众自发参与的信息传播,传播途径具有“自下而上”“扁平化”的特征,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互动性”“自发性”“接力性”扩散等特征。网络媒体传播,大大提高了社会的透明度,加快了社会透明的速度。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应对这种治理环境的能力:一是正视社会日益透明化这一必然趋势,适应在透明化社会环境下开展工作的能力;二是针对社会透明化的特点,改变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使其适应透明化社会环境对于社会治理能力提出的要求;三是适应社会透明化速度加快的特点,提高决策能力,使其适应社会治理响应迅捷精准性的要求,避免因响应速度滞后于社会透明速度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网络媒体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条件,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及意愿日益增强。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往往伴随社交活动,“信息传播+社交”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信息传播+社交”的信息传播方式,能够满足人们被重视、被关注以及相互交流的心理需求,所以“信息传播+社交”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黏合性”,能够将人们牢牢吸引在这种“信息传播+社交”的平台上。“信息传播+社交”信息传播方式还具有重要的动员和组织功能。通过“信息传播+社交”方式的互动讨论,一方面增强了人们对于信息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了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增强网络媒体调查研究能力,以及通过“信息传播+社交”信息传播方式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通过网络媒体开展调查研究可借助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以及与网民的互动交流,了解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及所思所想。通过“信息传播+社交”信息传播方式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尤其要重视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评论功能的运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评论功能,对政策措施进行进一步宣传、介绍和解释,以此增强群众对于政策宣介的关注度。另一方面,通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评论功能,展开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征求民众意见建议,了解民意诉求,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网络媒体传播使得社会治理环境开放性增强,这对领导决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媒体传播环境下,社会系统相对封闭,领导干部所作的决策,其执行过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仅对其所管辖的范围产生影响。由于网络媒体传播能够跨越物理地域疆界,这使社会治理环境的开放性大大增强。在这种开放的社会治理环境中,领导干部所作的决策,其执行过程和结果有时候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社会影响。因此,领导干部须将决策放在开放的社会治理环境中进行考察,对其执行过程及结果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

二、注重运用网络媒体进行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

重视言行的政治引导能力。在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下,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其言行一方面时刻影响着周围群众的思想行为,另一方面时刻处于网络舆论引导的状态下。因此,领导干部不论在网上还是网下,都应把握好自己的言行,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领导干部应主动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社会正能量和正面舆论,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领导干部应充分利用被群众关注这一优势,主动通过自己的言行,表达和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正能量和正向舆论。

重视观点表达的严谨性。在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下,领导干部所表达的观点都有可能被置于全社会的“聚光灯”下。因此,领导干部的观点表达必须经得住“推敲”。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论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必须重视观点表达的严谨性。一是所表达的观点要有依据;二是所表达的观点要经得住理论推敲;三是规避观点中容易引发网络舆论风险的言辞;四是建立发言稿审议制度。对于代表组织所作的重要发言,或关乎重大问题等方面的发言,应经组织及相关专家审议通过。

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与艺术。网络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须具备舆论引导能力,掌握网络舆论引导方法与艺术。一是要了解网络舆论形成发展的特点。网络传播环境下,某个信息迅速形成社会舆论,往往经历以下过程:某个事件被上传到网上,由于与人们的利益或兴趣等密切相关,而引发人们的密集“点击”和“转发”,然后被追求点击率的一些网络社会媒体刊发,进一步引发更大范围群众的密集“点击”和“转发”,从而迅速形成舆论。鉴于这一点,领导干部须认识到加强舆情监测的重要性。加强舆情监测,尽早发现有可能引发舆论风暴的舆情苗头,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二是要了解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信息传播得快而广泛,重要原因在于网络将群众的力量动员和组织起来了。网络传播中,信息往往是伴随人们之间的互动交流而获得“接力性”传播,这种广泛参与的“一传十,十传百”,使得网络信息传播呈指数增长势头扩散传播。因此,网络舆论引导必须动员组织起群众的力量,使他们一同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去,以有效引导舆论。三是面对舆论质疑,要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应对:如果错了,要坦诚地承认错误,并在承认错误的同时,给出纠正错误或者减小不良影响的措施。如果被恶意诽谤了,若关乎组织利益和公信力,要用事实依据和法律武器予以坚决回击;对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要引导人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要重视规避因舆论引导不当产生次生舆论的风险。必要的情况下,应邀请宣传部门和专业媒体机构协助进行舆论引导。

三、努力提高运用网络媒体的能力

网络媒体改变传播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有效手段,应对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下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拿起网络媒体这个有力“武器”。

增强运用网络媒体感知社会态势的能力。一是要主动接触网络媒体、参与网络媒体信息交流互动。只有接触网络媒体,并参与网络互动交流和信息传播活动,才能通过感受、体验,深刻了解网络媒体是如何反映社会势态的。二是要了解舆情监测系统开展舆情监测的方法及所监测到的情况是如何反映舆情的。了解以上方面,有利于深入了解和判断舆情所反映出的问题、存在的风险等,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三是通过建立网络交流机制,开展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态度、情绪等,并由此感知社会势态。

增强运用网络媒体与群众沟通的能力。一是要敢于运用网络媒体与群众开展交流沟通,这是网络媒体环境下社会治理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能力要求。在通过网络媒体与群众开展沟通交流过程中,领导干部首先要具备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超越自己职权范围对问题进行解释和回应,做到既朴实温暖又不丧失原则。“网上”的重点在于交流沟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重点放在“网下”。二是要能够放下身段,与基层的群众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三是掌握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语言方式。只有用群众能够理解的语言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才能取得更好的沟通交流成果。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须具有长期“网上”和“网下”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的经验积累。四是要回应群众所关注的问题。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有效回应群众关切,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增强运用网络媒体辅助决策和开展政务活动的能力。一是增强运用网络媒体进行辅助决策的能力。网络媒体产生的数据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领导干部应具有运用大数据辅助决策的意识,并善于运用网络媒体产生的数据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二是增强运用网络媒体开展政务活动的能力。这方面,领导干部应特别重视网络媒体环境下,群众对于政府服务模式的新要求。例如,政府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推送”式政府服务。“推送”式服务是网络媒体环境下的重要服务模式,商用“推送”式服务越来越常见,并逐渐被人们习惯。

(作者:天津市委党校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8期)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