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网游防沉迷需堵漏洞更需引导 

2018年09月10日18:18

来源:大河网

  四川13岁学生因为玩网游没完成暑假作业,烧掉作业本离家出走;安徽14岁学生沉迷“王者荣耀”,偷用妈妈支付宝买了10万元游戏装备;广东17岁少年在床上玩了近40个小时手游后,突发脑梗……近段时间,未成年人因沉迷网游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家长、社会和媒体纷纷呼吁加强对青少年玩游戏的限制和监管。(9月9日工人日报)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网络产品,网游也不例外,其负面效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青少年因沉迷网游而引发的悲剧事件时有发生,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游戏产业如何发展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青少年为什么偏爱网游?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不了解一下游戏,就很难融入社交,会被嘲笑成“书呆子”;另有学生表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荣誉感和满足感,还有些孩子只是单纯地为了放松。但现实中,自我控制能力弱,是未成年人的一个明显特点,仅仅靠未成年人的自我约束力去抵制游戏的诱惑是不太现实的;另一方面有的游戏内容存在低俗暴力倾向、歪曲历史、恶搞英雄等价值观念偏差现象,甚至是赌博、淫秽等违法信息与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相关部门已经出手对网游的监管。今年5月1日,《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实施,试图通过加强对注册实名制、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等方面的监管,减少此类极端事件。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游戏的实名认证系统还是存在漏洞:未成年人可以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证去注册游戏账号,甚至网上还有出售游戏账号的现象。

  与此同时,很多游戏公司至今没有推出一项可以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措施。可喜的是,不久前,由教育部、卫健委等八个部门共同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要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少年强则国家强。如何堵住网游监管漏洞,最大可能避免对孩子的伤害是当务之急。网游市场是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到如今的一个产物,游戏公司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从现实来看,游戏实名制是必要的措施,但是无法验证,很难判断玩家的注册信息便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加上有些游戏存在血腥、歪曲历史等问题,“一键禁止”已无法解决问题。从内容上来说,游戏公司应该开发更多的符合未成年人年龄段的优质内容的游戏,从游戏机制上来说,应该更新防沉迷机制以及尝试分级分类的机制,不能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放松管理。同时行政部门也应跟上游戏的发展步伐,监管政策要与时俱进,同时加强审核力度和惩罚力度。

  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家长的正确引导则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和未成年人交流时不要一棒子打死,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要凡事都对孩子指手画脚,前期不闻不问,后期手段强硬不容拒绝,这样会造成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从而变本加厉的去玩游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加强自制力才是家长的首要任务。(予声)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