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上海女作家游河南为啥就撞出了“火花”

2018年10月09日13:39

来源:大河网

  国庆长假爆点不断,今年的国庆有新亮点。除了著名景区的人山人海和高速路上的大堵车,上海女作家石磊写的5篇游记《亲爱的豫》,记录了她的8天河南文化之旅,在微信朋友圈“走红”。

  “河南这个地方是任何时候让我去,我都会有激情去的地方。”在这个假期中,河南全省共接待游客6186.6万人次,而她游河南8天就碰撞出了这样的火花,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深入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大军中来,旅游经济成为一大“吸金”“吸睛”亮点,而且在人们的诟病中逐渐完善,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对喜欢文化的人来说,河南的文化魅力实难抵挡。“河南这个地方,动不动就是两千年的人物曹操孔明武则天,开口就是商周秦汉,几乎处处辉煌,脚脚有灵。”上海女作家这样吐露心声。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资源需要有好的配套设施。河南的交通四通八达,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国前列,“米”字形高铁网正在形成,郑州航空港区连通国内外,外地游客可以轻松来河南旅行。

  吃喝住是旅游的必需。数千年来,河南这块良田沃土上不仅积淀了深厚的农耕文化,而且成为全国粮仓,更是“国人厨房”。烩面、鲤鱼焙面、酸辣广肚……征服了上海女作家的味蕾,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豫菜等着国内外游客前来品尝。信阳毛尖、星级酒店可以帮你消解旅途劳顿,《康熙大帝》可以陪你享受休闲时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是满足个人心灵的需要,文化之旅需要用文化素养来品鉴。只有用心来与历史文化交流,才能穿越时光隧道,最终碰出思想的火花,产生共鸣。上海女作家以自己的文化素养,用独到的眼光领略美好“河南”,自然能够写出与众不同的感悟,获得网友的关注和力赞。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河南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略版。它是河南的,也是全国的和世界的。你见与不见,它就在那里,默默静守。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分内事。旅游是一种最直接的传承方式,但真正的旅游不是走马观花式的走走逛逛,而是需要用自己所学来对标思考,发掘历史文化中的真善美,找到历史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让历史文化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历史文化真正“活”起来。

  时代在发展中变化,观念在发展中转变。“老家河南”的大门早已打开,静待游客常“回家”来,像这位上海女作家一样,把体会写给大家,共同分享故乡和远方的美好,共同感悟对文化的敬畏,对祖先的敬仰,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老车新辙)


编辑:梁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