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重阳节要做好“淘宝”这篇文章

2018年10月17日18:22

来源:大河网

20161009085046716

  又到农历九月九,敬老孝老庆佳节。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在已被确定为我国的“敬老节”,借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传统节日内涵深厚,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重阳节也不例外。

  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赏菊、佩茱萸、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流传至今,添加了敬老等内涵,在重阳当天举行敬老宴,感恩敬老。登高秋游与感恩敬老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流传至今的著名二十四孝故事,读起来仍旧动人心弦,荡人心腑。在国家层面设立“敬老节”,举国上下举办感恩敬老活动,意义重大,简单可行,既是对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传承,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敬老孝老宣传和感恩教育,涤荡着当下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之风,让敬老爱老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同时培育人民群众的感恩之心,做到宽厚和包容,进而培养他们爱国卫国的民族情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代在发展,需求在变化,传统节日自然也要融入一些新的形式和内容。

  “家有一老,如获至宝。”老人是重阳节中的主角,让老人享受到节日的快乐是最基本的要求,挖掘老人身上的“宝”是时代的需要。

  网络图片

  老人是跨越时代的见证者,是一部活历史。每个人的出身不同,生活经历自然各异。从事各行各业的他们,都有着轰轰烈烈的奋斗人生。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精彩故事,是不同时代的生活印记,彰显着时代的鲜明特征。这些历史性资料,即使是零零碎碎的片段,也值得后人记录和分享。与老人一起重温这些历史,技能驱赶老人的孤独感,又能给提升后人对前辈们所处时代的了解,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老人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社会在发展,好传统要在发展中得以传承。每位老人都是在传统文化中走过来的,对优秀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不同的时代如何演绎和传承文化传统的方式不同,分享他们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主要做法和创新之处,是社会发展本身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

  老人还可以看做后人的“智囊”。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大风大浪、坎坎坷坷,如何应对这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招。生活的历练不仅造就了他们坦然面对困难的心态,更积累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生活总会出现一些相似,有时甚至是惊人的重复。多跟老人交流学习,分享他们的经验教训,增进我们的经验和见识,提升我们的综合工作能力。

  敬老传统要传承,每天都是“淘宝”节。用好老人这个“宝”,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最好的传承方式,是让老人参与社会建设、发挥余热的有效途径,更是每个年轻人的责任。(老车新辙)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