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打酱油”的协会能调出“叫好”的产品吗

2018年10月19日18:06

来源:大河网

  针对近日“29款酱油不达标,海天、李锦记都检出问题,有的都不能叫‘酱油’”等说法,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10月17日声明,此信息存在哗众取宠和夸张猎奇的“标题党”行为,引发了行业信任危机,伤害了真正做好产品的企业。中国调味品协会在声明中表示,别太较真。(10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又一次食品安全问题触及人们的敏感神经。而这次的检测结果受到相关协会的质疑。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呢?

  首先,看看之前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酱油比较试验结果:120个酱油样品中,有29个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存在钠含量超标、虚标营养成分等问题。其中,海天及一款淬酿日式和风干贝味酱油露(配制酱油)的进口酱油,营养素参考值(NRV)不符合标准规定。

  再来看看中国调味品协会在声明中的表示,酱油产品的品种类型、产品风味、产品价格、营养成分及产品定位等均属于市场行为,由市场规律决定,并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不应该被妄议和夸大利用,以免无端造成企业品牌的声誉受损并误导消费。

  请问协会,“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是否由市场规律决定,是否涉及食品安全?

  老百姓进超市买东西,求得最主要是放心。每一个产品的质量、说明书、包装等每一项都需要合法合规,生产者也要拿出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制作产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哪怕是对待一颗小螺丝钉,哪怕是对待产品说明书上的字体、标点。企业有了这样的精神,何愁产品不安全、无销路,何愁“中国制造”走不出国门。

  百度中国调味品协会显示,团体的宗旨是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为促进调味品工业生产经营、科技进步、管理水平提高、推动和振兴调味品工业作出贡献。请问协会,在日常有没有对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精细管理方面进行“严加管教”,切实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有没有“失位”?

  在此次发布声明前,有没有和江苏省消保委做过积极有效沟通,有没有对样品进行科学谨慎的重检?发布这样的“护短”声明,是来“打酱油”的吗?究竟是要保护消费者权益还是会员权益?这样的公关,有没有“错位”?

  12日,民政部官网通报,近日对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等3家社团违规涉企收费行为作出警告、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

  社会团体该如何发展?这是一次警告。

  与中国调味品协会共勉!(墨者行谦)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