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楼神器”与“比坏心理”

2018年10月29日08:29

来源:河南日报

  □樊树林

  最近在《钱江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杭州湖墅派出所接到报警,某小区有两户人家,因为噪音问题起了纠纷。五楼的住户老张(化名)说,四楼的住户老王晚上用自制的工具(震楼神器)制造噪音,导致自己和家人在夜间无法入睡。邻里纠纷闹到了派出所,看来是嫌隙不小。

  “震楼神器”是这几年骤然走入公众视野里的事物,而且在网络上的生意还不错。对付那些缺乏自制和公德心的扰邻之举,这种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震楼神器”,的确可能会使某些噪音源头懂得理亏,也许会换来“海晏河清”,但这种做法终究有点“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味道,其实是“比坏心理”的变种。

  就像新闻中的事情,楼下老王因为楼上老张家晚上总是传来各种各样的动静,让他不能安安静静睡觉,双方沟通几次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后,便制造出了“震楼神器”报复楼上邻居。既然你是“楼吵吵”,我就给你来个“楼震震”,既然正常沟通满足不了自己的诉求,那就用更坏的招数惩罚你,让你也不得安宁。

  揆诸现实,之所以近年来社会上“以恶治恶”“以暴治暴”的事情不断上演,无端消耗社会治理成本,多少跟“比坏心理”的土壤在扩大有关。一些流行的官场小说、后宫剧,充斥着“权谋斗争”,字里行间有太多“你黑我也黑”“只有更黑没有最黑”,电视剧《甄嬛传》《延禧攻略》等,里面就有不少这样的“恶”文化。

  “比坏心理”对社会文明的蚕食是渐进性的,危害不可小觑。而要遏制“比坏心理”的潜滋暗长,就需要铲除滋生“比坏心理”的现实土壤。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每一位公民的信仰,万事自有法度,不能什么事都诉诸私力救济;另一方面,价值观弘扬和社会治理方面需要提档升级,在社会上树立崇善向善、和睦和美的价值导向,让坏有坏的代价、好有好的回报成为一种朴素的社会认知。

  笔者有次在新闻上看到,武汉一位有着十几年社区工作经历的“老娘舅”谈到,曾经有位楼下的住户主动为楼上的邻居送去了软底拖鞋,一下子就让楼上住户感动不已,矛盾迅速得以解决。新闻中老王“以恶治恶”的比坏,怎胜得如此的“以柔克刚”呢?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