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公共场合不容“惊悚”妆容

2018年11月03日14:10

来源:大河网

  10月31日是万圣节的前夕,当晚,在青岛地铁2号线上,两名过万圣节的年轻人打扮怪异,一中年男子因看不惯,大骂对方“人不人鬼不鬼的,是中国人的耻辱。”视频一出,便引起网友热议。(北京青年报)

  中年男子以中国人的名义,对年轻人怪异的行为进行辱骂,确实有不妥之处。但年轻人在地铁这样的公众场合,扮成“僵尸新娘”、“吸血鬼”等恐怖造型,因担心会吓到老人和孩子,遭到更多人反对。

  2016年,在四川成都地铁也出现一群由少女化装而成的死亡新娘、吸血鬼和僵尸,扮相惊悚、十分吓人,成都地铁对此坚决说“不”,很多人对成都地铁的做法拍手称赞。今年10月31日,北京警方也通过微博,提醒市民万圣节不可过度放纵。

  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11月1日,人们通过装扮成妖魔鬼怪,以吓走亡魂的方式庆祝。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心理学家辛迪·戴尔·克拉克,曾经对费城地区六七岁年龄组孩子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父母都低估了万圣节可能会对孩子们带来的恐惧。几个世纪以来,万圣节吓坏了许多各年龄层的孩子们。因此,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万圣节在国外庆祝期间,更多进行正面的、阳光的引导,禁止孩子穿戴得过于恐怖和血腥,节日内容变得越来越“有规矩”。

  近年来,中国也出现过万圣节的活动,而且被演绎得越来越无底线。各种毫无节制的“刺激”造型出现在人流拥挤的场所,一些年轻人为了哗众取宠,恐怖的服装、惊悚的造型、夸张的面具、稀奇古怪的活动……把西方的万圣节活脱脱变成了装鬼吓人的节日。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万圣节了解并不多,加上这类节日与中国类似节日的差别太大,他们很难接受这样的“新事物”。值得注意的是,在地铁、街头等公共场合,惊悚的妆容出现会吓到一些不知情老人和小孩,轻者造成不适,重者产生心理阴影,他们甚至会因为恐慌而破坏公共秩序,造成踩踏等突发事故。

  身处开放、包容的一个时代,我们接受新事物绝不能奉行“拿来主义”。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首先要能精准找到与中国文化的交集,在比较中兴利除弊,才能被大众所接受。粗浅的“惊悚”“血腥”“夸张”的画面,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这种做法只能被看做荒谬无知,哗众取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如果这个节日除了自娱自乐和惊悚,不能为我们留下什么,就应该及时终止盲目追随的行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我们传统文化得传承上,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中华文化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集中表现,更是每一位中国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臧小景)


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