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把“最严”遛狗令变成“最细”遛狗令

2018年11月07日14:01

来源:大河网

timg

  近日,云南文山市发布了一篇关于“养狗”的通告:“关于加强文山市区犬类管理的通告”。“通告”中因为一条“早上7:00至晚上22:00禁止遛犬”的规定被称为史上最严规定!所以通告一经传到网上,广大网友就吵开了。

  无论是单纯的喜欢,还是因为老年孤独,抑或“单身贵族”,养狗都是正当的现实需求,无可厚非。狗作为人类忠实的伙伴,笔者相信,多数人都是爱的。但生活中,真正去养狗遛狗的,还是少数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与聚居,人们对文明、环境、健康有了越来越多的诉求,一些不文明的养犬行为正在与这些日益增长的诉求产生矛盾。由于对疾病、流行病的恐惧,人们担心恶犬伤人;在小区在街上,担心不栓绳的狗狗吓住孩子;狗狗随地排泄、街头狂叫,破坏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随着养犬数量增加,不文明养犬行为频频引发社会关注。

timg

  11月3日晚,杭州西溪永乐城,一条没有牵狗绳的宠物狗朝徐女士6岁的儿子狂吠,为保护孩子,她用脚驱赶狗,结果遭狗主人殴打。网友一边倒地站在被打女士这一方。笔者也期待在法律范围内给予严惩,期待为将来因狗而生的事件处理、可能的立法提供治理样本。

  减少直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仅依靠养狗人的自觉自律,更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部门的治理。

  对于“最严”遛狗令,有多大的可操作性?能解决多少问题,起多大作用?会不会只是“看上去很美”?规范、引导养犬行为,“最严”遛狗令还是一个粗线条,必须细致完善,面面俱到,适应复杂的社会需求。

  管理思路更多元一些。满足不同人们的诉求,满足复杂场景下的需求,明确职能部门担当规范城市养犬的主体责任,避免“九龙治水”,从动物卫生防疫、饲养犬类人员资质、市区“遛狗”行为规范以及犬类摸排登记等多方面,做好治犬的顶层设计。

  管理视角更“微观”一些。要让管理主体与客体多接触,只有增加接触的“重复性”,管理才更有针对性。因此,应加大街道、社区与小区物业的互联,加大网格化管理水平,强化对养犬人的摸排登记,详细了解各小区内养犬的整体情况,把打击恶犬、病犬与日常社会综治相结合,提升犬类管理整治力度。对于不符合政府规定的养犬、遛犬行为予以严肃问责。让“要是想养狗,主人就得负起责任来!”深入人心。

  管理手段更丰富一些。“拴狗链”拴住的不仅是狗,更主要是养狗人的素养。因此,由街道社区组织辖区养犬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加大教育力度,让养犬人加大对法规政策的知晓度以及规范养犬的具体注意事项,明白养犬的显性成本以及高昂的隐性成本,提升人员的警示意识,不断规范养犬人的养犬行为。

  文明没有时间段。让通告、法规成为人们的生活指南,这考验着治理智慧与决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更期待“最细”遛狗令的出台。(史海山)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