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公交车容不下“车闹”和“吃瓜群众”

2018年11月08日11:57

来源:大河网

  近期,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引发社会对公交安全的持续关注。加装防护栏、开展心理疏导、设置委屈奖……目前,南京、北京、重庆、西安、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的公交部门,纷纷出招防“车闹”。(中新网11月7日)

  “车闹”的存在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这次血的教训,最终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更是礼仪之邦。先贤们传下来的家风家训等优秀文化传统,成为一笔笔供后人传承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引导世人修身立德,激励人们奋发图强。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让世界瞩目,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渐趋增多。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信息时代,这些不文明行为虽然受到人们的口诛笔伐,但效果并不明显。“车闹”就是其中之一。

  “车闹”是一种影响极坏的社会现象。这些人在公交车上又吵又闹,而且大多是无理取闹,历来被人们所不齿。公交车本来就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营造温馨和谐的乘车环境需要每位车长和乘客共同参与。然而有个别人,对乘车规定置若罔闻,遇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动辄吼叫吵骂,甚至对人大打出手,只为发泄自己的怨气,完全不顾个人形象,也不去考虑周围人的感受,更不会想到一车人的安全。而最终结果多为不了了之,要么直接拍屁股走人,要么警察记录后完事,更“人性化”的结果是,给车长颁发个“委屈奖”,聊做安慰。

  对待“车闹”,这绝对不是大家想要的结局。“车闹”不仅影响社会的公序良俗,更牵涉到所有乘客的安全和利益。不管是不了了之,还是颁发“委屈奖”,其实都是对“车闹”的变相纵容,潜在增长了这些人身上的戾气。更严重的是,这种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容易让更多“潜伏期”的“车闹”跃跃欲试。因此,绝对不能跟“车闹”留任何的余地,“车闹”要防,更在治。

  防,不是妥协,更不是躲避。加装护栏也好,应急演练也罢,为的是最大限度减少“车闹”可能带来的人身伤害,但都不能对“车闹”产生直接的影响,更不能避免“车闹”的发生。防和治本身就是问题的两个方面,防只是前提,治才是根本。只有加大对“车闹”的治理,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车闹”的发生。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车闹”应该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从小处说,“车闹”是扰乱乘车秩序。而从大处讲,“车闹”是危害公共乘车安全。因此,只有把“车闹”提升到法律高度,提高挑战公序良俗者的违法成本,才能警示“车闹”们提升尊重他人和尊重劳动的意识,增强对生命和法律的敬畏。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治理“车闹”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俗话说,“弓是弯的,理是直的。”“车闹”的发生总有一个过程,“同车相济”之时,每个人都要对是非曲直主动发声,在正义面前,再弯的理也能被“捋直”,再牛的“车闹”也会哑口无声。

  “车闹”只是当前社会矛盾中的一种,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秉持正义,积极发声,既是义务,更是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绝不能只做“吃瓜群众”。(老车新辙)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