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拼”助捐,让扶贫更有力

2018年11月09日07:15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张涛

  11月8日,拼多多创始人及CEO黄峥参加在乌镇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受邀在“网络公益与扶贫:消除饥饿与贫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黄峥在演讲中介绍,过去三年,拼多多平台已累计帮扶139600户建档立卡扶贫家庭,产生超过21亿笔助农订单,累计销售109亿斤农产品,相关交易总额达510亿元。

  曾几何时,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脍炙人口的标语:要想富,先修路。修路为什么能致富?原因很简单,便捷的交通能够及时将农产品带出田间地头。现如今,多数农村地区都不缺少公路,一些农村公路的条件还很好,但贫困村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仅有路是远远不够的,道路畅通只是为农产品输出提供了必要条件,如果缺少采购者,农户仍然只能徒呼奈何。

  贫困地区大多地理条件复杂,农产品种植难以上规模,因此只能走“小农”模式。由于缺少规模效应,传统的批发销售模式很难深入田间地头,农产品滞销的事情因此不时发生。对那些苦于寻找销路的农民来说,丰收未必总是与喜悦联系在一起,更多的还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诚如黄峥所说,电商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让贫困地区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传统批发销售难以企及之处,新电商平台大有用武之地,通过“拼”的形式,能在短时间内聚集海量需求,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当季农产品,为农业突破分散化制约,给出了新的答案。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人人都懂,其实,“授人以渔”也应讲究因地制宜,因为地区差异客观存在,“渔”的方式和内容自然大相径庭。就此而言,电商平台“拼农货”的意义不仅在于聚沙成塔,同时也能实现“私人订制”——以当地土特产和特色农产品为资源,总有一种“拼”的方式可以选择。

  将贫困地区的农田与城市写字楼、小区连接在一起,以“拼”助捐的可持续扶贫助农机制大有用武之地。只有让“丰产丰收、多劳多得”成为可以预期的幸福,才能最大限度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使贫困群众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体。新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既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指引,也离不开负责任企业的积极参与。从这种意义上说,创新性的扶贫产品多多益善,以“拼”助捐的电商平台大有可为。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