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诉苦比困”也是扶贫暖意

2018年11月09日08:25

来源:大河网

  11月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要做到认定内容、程序、方法等透明,确保认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11月7日《北京晨报》)

  对于扶贫很多人还停留在送钱、送物的层次,这只是对贫困群众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给予的及时帮助,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就要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需要教育扶贫的鼎力支持。

  当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帮扶,往往是从家庭条件最差的帮扶起,这也导致了“比穷”的怪象出现,毕竟只有“更穷”才能够获得这个帮扶的资格,但是这样做也出现了弊端。

  表面上看,“穷”是一种获得帮扶的资格,以透明的方式认定内容、程序、方法等,确保认定公正,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家庭减轻负担,也能够让学生有机会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虽然会让面子上有些难堪,但是从长远来说,这的确是对他们的帮扶。

  实质上看,这是一种冰冷的扶贫,这种扶贫的方式只是一种责任式的扶贫,能够在物质上对这些贫困学生、贫困家庭进行帮扶,但是未能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也是对他们潜在的伤害。

  所以,笔者认为“严禁诉苦比困”也是扶贫暖意,不但在帮扶的过程上要求真扶贫、扶真贫,在行动上更是做到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够为他们带去温暖,这样的扶贫才更得民心。(文/吴小宝)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