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也该有一张“教师资格证”

2018年11月14日15:30

来源:大河网

  近期,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从10月20日起,已依法依规全网处置“唐纳德说”“傅首尔”“深夜视频”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近日,国家网信办又依法约谈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其主体责任缺失,疏于管理,放任野蛮生长,造成种种乱象,提出严重警告。(11月13日《现代金报》)

  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更不该是某些人、某些企业违法违规牟取暴利的手段,其健康发展有赖于纳入法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这个道理都懂。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媒体前行的轨道怎样铺设,肯定不能像“割韭菜”那样,一茬一茬的割下去。

  传统的新闻行业有较高门槛。据中国记协发布的数据,截止2016年底,全国有22万多持证记者。而来自艾媒北极星的数据统计显示,仅全职自媒体从业者人数已近260万。这意味着,自媒体从业者的准入门槛等于没有。成为一个自媒体人很容易,只要一张身份证、注册一个自媒体号即可。过于宽泛的从业资质筛查,加之内容审核的挂一漏万、无能为力,给一些缺乏责任感的自媒体提供了生存的乐园。当低俗的网文被人们口诛笔伐时,却有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仍在无下限地博眼球,毫无顾忌奔“爆款”而去,只求将银子纳入口袋,“骂得好啊,骂得人越多就越有机会火”竟成为一些自媒体人信奉的不二法则。

  自媒体的规范不能全压在慎独自律、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上。把住入口关是自媒体最经济的治理方式。事实证明,对自媒体的管理不是仅盯着网站等服务运营商就可以万事大吉的。自媒体运营平台当然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对自媒体申请人的准入审核,却不能全部赋权于企业。因为,就企业的属性而言,过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对社会效益的把控,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事实上也是无法寻代外包的。

  许可制是自媒体治理绕不开的关卡。这个道理很简单,办学校需要政府批准,当老师也要有教师资格证。当下,按照《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纳入许可管理的主要是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服务单位,而对自媒体申办,政府部门并不履行审核义务。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病很明显,由于把控力的递减和利益导向的使然,作为网络传播这个特殊行业的企业很难在资质上守住底线。再者,对网络出版资质的审查,也不应该是企业的职责。长远来看,行管部门承担起自媒体准入审查的职责或实行资质授证制度,是自媒体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构建自媒体准入的资质标准不容延宕。鉴于自媒体种类繁多,传播的功能取向不一,应该本着分类管理的思路,设置不同的入行门槛。根据账号的身份和资质,做好分类备案,为不同类型的账号贴上不同标识,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如以发布新闻资讯为主的社交类自媒体,实质上从事的是信息的创作和生产,既然办的是新闻媒体,理所当然应该具备新闻从业者的资质条件。

  就属性而言,自媒体仍然是社会价值的传播载体。不容否认,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民生利好,但凡事要算大账,不能因为自媒体能创收,就可以忽视聚民心、兴文化的使命。(张全林)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