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莫让校园APP挨学生批

2018年11月14日20:23

来源:大河网

微信图片_20181113210351

  打热水一个APP,记录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连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

  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强制使用”“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视学生市场为“唐僧肉”,投放各类奇葩广告;有的僵化管理,让学生自行承担损失……(据新华社)

  高校使用手机APP进行管理是值得肯定的,能让师生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但如果这些APP中含有大量广告,且高校强制使用,让学生产生“剪不断,理还乱,恨不能全卸完”的无奈和抱怨。那么,这显然又让校园APP管理彻底变了味,无助于改进提升校园管理的质量效率。

微信图片_20181113210500

  过度泛滥的校园APP乱象,不只是让学生倍感滋扰,从法律角度来看,事实上也已涉嫌违法侵权。简单粗暴地强制安装使用这些APP,可能涉嫌侵犯大学生的自主消费选择权,如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而工信部《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也曾明确,“提供移动智能终端预置软件……应依法维护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高校引进APP要理性且谨慎,不能为了迎合信息化潮流引进一些粗制滥造的APP。APP进高校应有严格的规定和审核程序,不能让校园APP成了某些领导谋利的工具。校园APP中可以出现一些图书、公益活动的推广,但不应出现商业广告,更不能出现借贷、收费服务、游戏等内容。对于校园APP的推广使用不能过于简单机械地一哄而上、一刀切,盲目追求高校管理的APP化。针对校园APP中存在的各种乱象,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介入,严肃依法纠正查处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违法问题,确保校园APP市场的规范和有序。

  学生是APP的主要服务对象,学生时代是孩子们接受校园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广告等过多的商业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养成。校园APP管理应以学生为本,根据和结合高校学生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所甄别、取舍,充分尊重大学生的选择权,通过积极引导相关校园APP开发商,以优质的服务品质吸引大学生主动自愿安装使用,而不是简单利用行政权力去强制使用,还学生一个清净、专注学习的环境。(剑雨飞杨)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