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孩子可以找回,信任可以找回吗?

2018年12月06日19:22

来源:大河网

  “浙江温州乐清一男孩失联5天,家人悬赏50万求线索”一事近日引发社会关注。乐清市公安局5日通报,失踪男孩黄某已于12月4日22时48分找到。经初步查明,此“失联”事件是该男孩母亲故意制造的虚假警情。(12月5日新华社)

  之前,一则“乐清11岁男孩失联”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网络,市民陈女士报警称其儿子放学回家途中失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地公安机关迅速投入警力积极寻找孩子下落,孩子的父亲连续发了80多条朋友圈请求全社会帮助并将酬金从20万上升到50万,当地甚至于全国的网民都热切关注事情的发展,为男孩祈福……就是这样一场“万众瞩目”的寻子事件,随着小男孩的找到而告一段落,但事件的真相却让网民们有点“噎得慌”。据警方通报,这次失联事件是男孩的母亲陈某亲手编造的:陈某因与丈夫存在感情纠纷,为测试其丈夫对其及其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该起虚假警情。

  我们庆幸于孩子没有发生危险,感动于全网一条心关爱一个陌生孩子。我们气愤于孩子母亲编造警情愚弄社会,你对丈夫的信任在哪里?你对社会的信任在哪里?

  学业的辅导、孩子的叛逆、夫妻的别离,一个人长时间的“扛”确实有时会“吃不消”,要学会管理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寻找正确的发泄情绪渠道,比如吃顿美餐、买件奢侈品、找朋友倾诉抑或来一场健身,无论如何,绝不能用谎报警情的极端方式去测验自己的丈夫。

  首先触犯了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1项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有以上行为者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次,违背了社会公德。无论何时何地,但凡有孩子失踪,总是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网民积极转发“朋友圈寻人”,志愿者加入寻人队伍与公安机关一起线下寻人,这是全社会的齐心协力。不知道陈某对此作何感想,是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还是为自己撒下的弥天大谎感到恐慌?

  再次,伤害了家人之间的亲情。所谓的测验测试到了丈夫对孩子的关爱,可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在这场测验中找不到方向。家人亲属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老家寻找孩子,找到的是这样一个结果,只能是庆幸之中掺杂着气愤。最重要的就是事件中的小主角——“被失踪的孩子”,当他回到校园,要如何面对同学们的质疑和非议呢?他有能力扛起社会的舆论吗?心灵上的创伤又有谁能帮助抚平呢?

  虽然这是一个“玩笑”,但不能轻易“收场”。谎报警情的陈某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必须警醒他人:此事不可重来。有感情纠纷的丈夫必须为此反思,既是丈夫又是父亲,就必须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打消“冷暴力”的念头。“不懂事”的大人应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怀揣感恩之心为小家庭未来的生活做出努力,重新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携手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南极冰)


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