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带来的启示

2018年12月11日14:00

来源:大河网

  11月14日,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北京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指出北京市委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形成行之有效的做法。12月9日起,中央各大媒体在头条位置集中推出北京经验重点报道,“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由此被广泛关注、成为热点话题。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进入顶层视野、引发热议,既反映了中央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折射了群众对解决好身边问题的热切期盼。然而,经验不能照搬、只能借鉴。这就跟当年山东的“马上就办”、当下浙江的“最多跑一次”一样,各地都应从经验中获得新的启示,以自身的改革实践,在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路。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简要说就是街乡一旦发现什么问题,只要“吹声哨”,就能唤来各个委办局,集中前来“会诊”。而一旦召集信号发出,各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就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执法现场,根据职责拿出具体执法措施,“事不完,人不走”。

  而本质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可以说是一项联合执法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联合执法机制。这种机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加大了街乡考核部门的权重,街乡可以调动、整合多方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组织开展统一的综合执法活动,以此来破解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成型,包含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问题清单,二是权责清单,三是执法效果清单。它之所以能够进入顶层视野、引发广泛关注,乃是因为这种机制已经从最初的主要解决执法问题的“执法哨”,升级到了解决一般社会治理问题的“管理哨”、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发展哨”,其运用范围越来越广。

  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取得显著实效,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如何充分释放基层党建引领力、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的的问题,也有如何因地制宜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解决好执法责任与权力不匹配的问题。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增强合力抓执行、抓落实的问题。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发源于北京市平谷区,前身是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而“双报到”早在很多年前各地几乎都有推行,但真正能够将之落到实处且取得成效的,寥寥无几。机制再好、抓手再多,直喊口号不抓落实,就只能“山还是那样的山、水还是那样的水、问题还是那样的问题”。北京不仅把“双报到”落到了实处,还敢于为基层赋权、勇于让权力下沉,自然就能让其不断深化升级、开枝散叶、落地生根。

  改革的难点从来都是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北京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山东的“马上就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都是针对公共资源碎片化和部门之间职权交叉、推诿扯皮等问题而来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有效解决了“权责”矛盾问题,让部门从“各自为战”转为“协同作战”、让“行政权力”转为“行政责任”,基本实现了权力运行方式的“成龙配套”。

  当然,“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提升服务质量。因此,这既是一场减权、放权与治权攻坚战,更是一场宏大而又繁杂的自我革命。不能破除部门利益至上、权力至上的陈旧观念,不敢向部门利益开刀、向权力迷恋开刀,显然是很取得实际成效的。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根本上要靠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工作。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而实质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正是由于坚持党建引领、高举高打,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力戒形式主义的改革实践中,推动形成了基层治理的“北京经验”。

  牵一发动全身,一子落满盘活。还是那句话,经验不能照搬、只能借鉴。现在,各地机构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大家都应结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带来的启示,加强基层一线问题研究,总结提炼基层鲜活经验,合理设置和配置各级机构,理清职责权力清单,进一步推动重心向基层下移、力量向基层下沉,积极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系,确保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经验。(李吉明)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