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诗平
近日,《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栏目,连发3篇文章聚焦选人用人问题。文章中将用人问题比作是文物鉴定,把假物看真或许难以避免,但若把真物看假就不可原谅。因为,在这背后,除了眼力不济之外,往往还隐藏着主观故意甚或利益输送。
毛泽东同志曾说,“治国就是治吏”,而治吏的第一步,就是选人用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所谓“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当中,一些人把用人权当作自己的“核心权力”“根本权力”,容不得他人插手,结果在用人权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提拔任用的都是“自己人”“关系户”,这就容易形成小圈子、小团体,成为密不透风的腐败共同体。
《人民日报》这三篇关于用人问题的文章,目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匡正用人风气。这不禁使人想起大家耳熟能详的“伯乐相马”的故事——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代韩愈在《杂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何选准人、用好人,“伯乐”至关重要。
那么,“伯乐”从哪来?靠一人来当“伯乐”,终究不可靠。因为“伯乐”相马之术各有千秋,且大都凭的是“眼光”“感觉”,难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更何况,就算“伯乐”常有,一两个“伯乐”也无济于事。只有让制度成为“伯乐”,才是根本性的办法。“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如何让制度切实为选人用人保驾护航,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应当是各级党委在选人用人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提高治理能力进行时,搞好干部选任,不仅是工作要求、群众期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期待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依靠完善的选人体制,制定科学的干部考核评判标准和切实的干部选任办法,用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管理、公平的竞争、严格的监督来选人用人,从而发现千千万万匹“千里马,”让各级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