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黑名单制度让网络信息“亮”起来

2018年12月21日17:10

来源:大河网

  近日,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内容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在充分征求属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印发《关于建立全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失信黑名单制度的通知》。(大河网12月20日)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当下,信息洪流泥沙俱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失信黑名单制度的出台,无疑给网络信息传播立下了规矩,同时也给那些“信”马由缰者指明了方向。

  黑名单制度明确了管理对象、失信行为具体表现,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具体来看,管理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属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及其内容管理从业人员,还包括社会法人单位和个人。从失信行为来看,除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内容管理从业人员利用网络舆论监督工作便利进行敲诈勒索之外,社会法人单位或个人传播谣言虚假信息等五种严重违规情形也被包含在内。针对失信者的惩处来看,除了网上联合曝光,还被禁止行业进入。

  现实中,互联网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信息传播的高效和便捷,但加大网络信息管理也势在必行。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激发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迅速增大,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多样化的强大需求市场,已远远不是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所能得以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单位或个人加入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中来。开放的新媒体平台在方便网民的同时,壮大了信息提供者的队伍,但也让队伍的组成更为复杂,成员们新闻素养和整体素质的差异,给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五花八门的信息充斥网络,真假信息让网友眼花缭乱,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是网络安全的应有之义,更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黑名单制度给互联网信息服务捆上了制度的笼子,必然会使网络信息“亮”起来。制度从整个新闻服务流程加以规范,对已经进入的服务单位和人员加大监督力度,一方面迫使他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提升他们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他们提供的网络新闻信息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高,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信息甄别和网络传播技能。另外,在黑名单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一些典型案例的公开曝光,必然会对未进入者起到一定的警醒和震慑作用,进而增强广大网民的敬畏之心和规矩意识,在线上线下形成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信息服务和传播环境。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虚拟的空间更需要真实底线。黑名单制度来自互联网,再重新回到互联网上,是网上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必将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和支持,引导大家联手扫除互联网“雾霾”,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处处绽放新光彩。(老车新辙)


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