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神仙考题”,到底有没有意义?

2018年12月25日16:09

来源:大河网

  近日,河南某高校大二古代文学课期末考试的几道开放性考题,如“结合本人姓名,论证《西游记》是自己所写”“主持一个饭局请《聊斋志异》中人物吃饭”“给‘金陵十二钗’某一钗找对象,并简要说明原因”……这些考题被网友们戏称为“神仙考题”。(北京青年报)

QQ截图20181225150554

       小学神考题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而大学神考题并不多见,引发热议也在情理之中。

  在微博上,很多网友参与讨论,除了极少数网友认为没有意义、无聊之外,绝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样的题目很有意义,很有趣。

  从这些令人不禁一笑的考试题目可以看出老师的良苦用心。与时俱进,古代文学不应该只是记住几个人名,用条条框框的方式分析作品,让学生背得昏天暗地,用统一的答案,来束缚学生们的思维。就像我们常说的“让文物活起来”,在这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活起来了,虽然答案可能天马行空,但是却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是考验到了思辨能力。看似挺无厘头的题目,实际考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如作品中的人物分析以及时代特征、表达能力等。据出题老师称,这并不是自己的原创,而是受到南京大学文学院的“花式”作业的启发。中国古代文学不是埋在故纸堆里,也需要大众解读接受,特别是新生代,从他们对古代文学的观点中能得到碰撞的乐趣。

  从另一方面来讲,这种开放式考题让应急的“小抄”无用武之地,杜绝了考试中的抄袭。因为没有统一的答案,大家各自发挥,重在个性表达,也就没有抄袭的必要了。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是乐于接受的。回忆起自己的答题情况,有人给林黛玉介绍对象,谈到了自己,还从性格上分析俩人挺合适的。有人请聂小倩吃饭,吃了郑州的“大盘鸡”和“烩面”。有趣的话,老师会给高分,不少同学在群里贴了自己的答案,还有同学发了朋友圈。

QQ截图20181225150609

  高校频现“花式”作业和考题,是文化多元的一种表达。在不超过专业范畴的情况下,高校老师具有作业和考试的命题自主权,专家表示:“实际上题怎么出并不是最重要的,题型可以创新多元,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答案如何评判,能否真实检验出学生对学业的掌握程度,判卷标准应该明确且公平。”其实,这样的考题无形中又增加了难度,面对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双重考验,考生们一定要准备好。(魏蔚)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