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评比日前揭晓,河南有6个村上榜。至此,10年来河南共有34个行政村获得这一“国字号”殊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自身禀赋,这34个“国字号”村,同相邻的村庄或全省不少村庄相比,原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为什么能?关键在于吃透了“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化繁荣、生态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国生态文化村”内涵,一手抓绿色发展,一手抓乡村文明,让村民富“口袋”又富“脑袋”。对于“三农大省”河南来说,对标这34个“全国生态文化村”,复制榜样的成功经验,美丽乡村建设必将提速加力。从2013年河南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不断涌现。但是必须清醒看到,河南村庄众多且发展不充分,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破除陈规陋习,必须走出一条切合河南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用好“全国生态文化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其意义不言而喻。
乡村之美,美在“绿遍山原白满川”的田园风光,美在“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淳厚民风。以“国字号”村为榜样,让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最亮底色,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幸福愉悦,才能遍洒中原的千乡万村。(丁新伟)